首页 > 女生言情 > 女扮男装的男配如何自救 > 第79章

第79章(2/2)

目录

魏含善在失去第一个儿子之后,对待家人比从前还要上心。小儿子跟在丈夫身边又远在边关,她鞭长莫及,便一直把心思放在二女儿身上,傅归读书时陪读,傅归做官时随官照顾她。

去年傅归领旨在外代天子巡国,魏含善也跟着远行去照顾女儿,等到巡察组抵达苏州老家时正逢江州发生水患。苏州府要支援灾区,她们就在苏州府呆了很长时间。

后来支援结束,魏老夫人患病,她担心家母就没随女儿回京,而是留在老家照顾老人。等到老人病好,老人舍不得她,她就继续留在苏州府,一直留到过年。

如果不是小儿子告诉她未来媳妇已经在京城等着了,爱重家人的魏含善或许还不会回京。

谢青云听完小侯爷的描述,稍微缓解了一些紧张。

傅钧义揽着她的肩膀,“你别担心,你长得这般好看,我娘肯定喜欢你。当年老傅家都落败成那个样子了,我娘都能看在老傅的一张脸上远嫁京城,你比老傅好看上千倍万倍,你应该更有自信啊!”

谢青云:“你这话说得好像你娘是以貌取人的人一样。”

傅钧义轻哼了一声,“我娘本来就很以貌取人啊,她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当年要不是老傅长得还行,她还不愿意嫁出苏州府呢。”

谢青云:“说实话,你当初一直要和我当好兄弟,是不是也和你的以貌取人有点关系?”

傅钧义毫不避讳,大方地比了比小拇指,“我承认有那么一点肤浅的原因,但是我现在细想,你打败我只是诱因,更深切的原因一定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我们相遇。

不然,我怎么就那么巧来书院读书,又那么巧在武课上被你打败,又又那么巧在城外遇到你,又又又那么巧一次一次遇到你。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就是天生一对!”

·

大年初十,谢青云和傅钧义早早起来整装待发,为码头接人做准备,没想到临出门时,谢青云收到一份急信——谢家主和谢主君忙完江州的生意,带着一家人坐船来京城了,预计今日午时抵达码头。

傅钧义喜气洋洋,“不仅我们两个天生一对,我们两家的长辈也是天生一对!这就是传说中的双喜临门!”

事情的发展比他们预想中还要有缘,侯夫人魏含善乘坐的船只在行船途中搁浅,正逢谢家的商船经过,搭了他们一程。

谢青云与傅钧义去码头接人时,一接接了两家人。

谢青河看到自家三妹和小侯爷手牵着手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四目相对,小侯爷丝毫不尴尬,掷地有声地喊道:“二舅哥!”

谢青河沉了脸,赶紧把谢青云拉到一边,“三妹,你可不要被这家伙骗了,之前他在山寨可是说了他有心上人的,还是非卿不娶的那种!你可不要跳入火坑啊!”

谢青云笑了,“二哥,他说的心上人就是我。”

谢青河愕然,“怎么可能?我当时夸你优秀,他还拿别人拉踩你,你莫不是被他骗了?”

他说着说着,看自家三妹神情笃定,不为所动,也开始怀疑自己了,他不确定地说:“这世上应该不会有傻子,连自己的心上人都会认错吧?”

傅钧义这时候凑了过来,笑嘻嘻接住话头,“有啊有啊,之前二舅哥在山寨遇到的我就是这种认不出心上人的傻子啊!”

谢青云觉得好笑,小声怪他,“说你是傻子你还上赶着承认。”

傅钧义嘟囔,“那时候你都明示了,我还没认出来,本来就够傻了。我可从来不会回避自己的错误。”

傅钧义说着,看向谢青河,扬起一个灿烂无比的笑容,“圣人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还是好样的,对吧,二舅哥!”

谢青河木着脸,“这声二舅哥,我怕我担不起。”

傅钧义:“不怕,我多叫几声,习惯了就担得起了,是吧,二舅哥!”

谢青河:……

·

谢家和傅家本就有意联姻,之前因为傅钧义的阻挠才中途搁置,现在傅钧义点了头,还十分积极的促成亲事,两家再无芥蒂,谢家主和侯夫人当晚就敲定一聚,拿着老黄历开始看黄道吉日了。

大武朝重农重商,但前朝重农抑商的风气尚有留存,谢家可以靠着钱财打开一些门路,但真正的公侯权贵依旧难以接触,现在有了侯夫人牵线,他们真正叩开了最上层权贵的门。

谢青云随顾相在京中宴席频频出镜,大家都对这位来自江州的“谢四元”的科举成就如数家珍,很多人就等着她金榜题名后上门求亲,现在谢家人常与侯夫人一道出席宴会,大家稍一打听,得知他们好事将近,都扼腕叹息自己晚了一步。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位来自江州的谢氏青云,不仅自身才华横溢,家世姻亲亦不可小觑,她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

正月十五过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北伐的庆功宴,傅钧义正式从安北侯进爵为燕国公,成为当朝最年轻的国公爷。

不过,谢青云私底下还是喜欢叫他小侯爷。

元宵过后,也是举子门冲刺会试的关键节点。

谢青云在顾相的邀请下搬入顾府,进入最后的会试备战阶段。小侯爷不能再放肆暖床,只能趁着每日的饭点过来一聚,蹭饭蹭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连顾相都忍不住在私下笑话两个小年轻黏糊。

二月中旬,会试来临。

谢青云沉淀数年,又有两次马甲的双倍考试打底,还有各路名师的教导,在考场上发挥得游刃有余。

会试前就有不少人在押注本次会试的会元花落谁家,谢青云这位来自江州谢氏的才女高举榜首,得票者众。

谢青云听闻这个消息,还让人关注了一下赔率,发现押自己没什么赚头,遗憾放弃这次投注。

会试结束,她也没有松懈,除了亲近之人递来的踏青邀请,大部分心思还是放在殿试准备上。

大武朝的殿试只考策论文章,殿试由天子亲自主持,虽然会有内阁大臣提前备好选题,但最终试题还是要看女帝的心思,前几届的殿试,殿试考题都是女帝临时出的,今年应当也是如此。

顾相与女帝君臣和谐守望相助,在执政理念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一国之君与一朝之臣的思考角度还是有所偏差,顾相对此没有直言,只是把近几年朝廷下发的公开文件整理好推给谢青云,让她自己从中琢磨出圣心,对女帝当前的执政需求有个清晰的认知,此后才做出提点。

四月杏榜一开,谢青云登科会元,正式成为“谢五元”。

谢府大赏,谢氏店铺一律五折大酬宾,衙役来门前报喜时,撒出的喜钱更是有满满五大筐。

大武朝历朝百年,从前只有顾相这一位“科举五元”的麒麟子,没想到她的学生谢氏青云也有了同样的风采。

起初还有人怀疑谢青云这个会元得位不正,等到会试的文章流出来,看到那精妙的文章,顿时自惭形秽。

科举文章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除了自身的灵气天赋,还少不了名师教导和学子的自学钻研。

谢青云的第一马甲,有院长委托的大儒好友和前太傅得意弟子指导,还有云州刺史在旁查缺补漏,本身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她启用第二马甲,夏州书院的教学水平本就出众,还有江州刺史、顾相这样位高权重的高官指点,进步更是一日千里。

谢青云坐拥名师指导,自己也主动好学,十多年如一日地勤奋读书,为科举做准备,她的会元之名,实至名归。

会试过后,考试不会再往下刷人,这是科举之路的最后一程,殿试过后授予名次,他们就可以正式赐官了,或入翰林院或任地方官,自此真正踏上官场。

殿试前十日,礼部官员召集参加殿试的贡士们,教导他们进殿面君的礼仪,确保没有冒名顶替或重病意外以后,正式录名。

四月下旬,殿试之日到来。

宫门前,贡士们在礼仪官的指引下排队,谢青云容貌出众、气度非凡,被礼仪官安排在队伍最前方。

曙光洒落在金殿前的白玉石阶,宫门缓缓打开,谢青云踏上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