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55章 淡淡的清香

第455章 淡淡的清香(1/2)

目录

晨雾还没完全散尽,山林间的空气里裹着湿润的草木气息,阿石的布鞋踩过沾着露水的落叶,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他刚在山腰的缓坡采完半篓野菊花,那些金黄的小绒球带着清苦的香气,被细心地铺在竹篓底层,上面盖了层干爽的茅草,生怕被露水打湿了药效。阿石拢了拢衣襟,指尖还沾着野菊花的绒毛,目光望向山坳处那道蜿蜒的银带 —— 溪畔该到了采益母草的时节。

顺着羊肠小道往下走,脚下的泥土渐渐变得松软湿润,空气中的水汽也愈发浓重。转过一片茂密的酸枣林,溪水的潺潺声陡然清晰起来。这道溪流是山涧汇集而成,常年不干,水质清得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和摇曳的水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水面投下斑驳的光点,随着水波晃动,像撒了一地碎银。

阿石蹲在溪畔的青石板上,先掬起一捧溪水洗了把脸。溪水凉丝丝的,顺着脸颊滑进衣领,激得他打了个寒颤,瞬间驱散了早起的困倦。他抬眼望去,溪水里一群手指长的小鱼正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浑身银亮,尾巴一摆就灵活地钻进石缝,过一会儿又探出头来,似乎在好奇地打量着岸边的陌生人。

岸边的草丛长得十分茂盛,齐膝高的茅草间夹杂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白的、粉的、蓝的,开得热热闹闹。阿石的目光在草丛中仔细搜寻着,他跟着苏大夫学医已经三年,辨认草药的本事早已练得纯熟。没过多久,几株熟悉的身影就映入眼帘 —— 那是益母草,茎秆直立,叶片呈羽状分裂,顶端缀着一串淡紫色的小花,像一个个精致的小铃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阿石从腰间解下小锄头,小心翼翼地在益母草根部周围刨了起来。他动作轻柔,生怕损伤了根茎 —— 苏大夫说过,益母草的根茎药效最好,采挖时一定要保持完整。泥土被一点点刨开,白色的根茎渐渐显露出来,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他一手扶住茎秆,一手握住根茎轻轻一拔,整株益母草就被完整地拔了出来。

将采到的益母草放进竹篓里,阿石又继续在草丛中搜寻。忽然,一抹鲜艳的红色在绿色的草丛中格外显眼,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拨开茅草走过去,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 是蛇莓熟了!一丛丛蛇莓藤蔓匍匐在地上,翠绿的叶片间,缀满了红通通的果实,像一颗颗小小的玛瑙,又像一盏盏迷你的红灯笼,饱满多汁的样子诱人极了。

阿石蹲下身,仔细地挑拣着熟透的蛇莓。他记得苏大夫说过,蛇莓虽然模样好看,但不能多吃,不过熟透的果实味道清甜,还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他摘下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甜甜的汁液在舌尖化开,带着一丝淡淡的酸味,清爽的口感从舌尖蔓延到喉咙,让人浑身都舒坦起来。

“真甜。” 阿石小声嘀咕着,又摘了几颗放进嘴里。吃了七八颗,他才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干净的油纸袋,小心翼翼地将熟透的蛇莓一颗颗摘下来放进袋子里。他一边摘,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娘最近总说口干,这些蛇莓给娘留一些,她肯定爱吃;苏瑶姐昨天说药庐里闷热,苏大夫年纪大了也怕热,送些过去给她们解解暑正好。”

油纸袋很快就装得鼓鼓囊囊,阿石把袋子小心地揣进怀里,又低头看了看竹篓。野菊花铺在底层,益母草整整齐齐地码在上面,已经装了大半篓。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目光又在周围扫了一圈,看看有没有遗漏的草药。不远处的石缝里,几株蒲公英长得正旺,白色的绒球随风轻晃,他走过去连根拔起,也放进了竹篓 —— 蒲公英清热解毒,也是常用的草药。

又在溪畔搜寻了半个时辰,竹篓彻底装满了。阿石提起竹篓试了试重量,约莫有十几斤重,但他却不觉得累,看着篓里满满的野菊花、益母草、蒲公英,还有怀里香甜的蛇莓,心里满是成就感。这可是他一早上的收获,想着这些草药能帮到苏大夫治病救人,蛇莓能让娘和苏瑶姐开心,他的嘴角就忍不住往上扬。

阿石挎着竹篓,脚步轻快地往药庐走去。阳光已经升高,晨雾散尽,山林间变得明亮起来。他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是苏瑶姐教他的民谣,旋律简单欢快,和着脚下的脚步声,格外有滋味。路边的野蔷薇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上沾着露珠,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引得蜜蜂嗡嗡地围着打转。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远远地就看到了药庐的身影。药庐建在山脚下的平地上,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屋顶盖着茅草,门前种着几株艾草,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药庐的门开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门口张望,是苏大夫。苏大夫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有些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神却十分清亮,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手里还拿着一把蒲扇。

看到阿石过来,苏大夫脸上立刻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挥了挥手喊道:“阿石回来啦,快进来歇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