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 第442章 标准化的重要性

第442章 标准化的重要性(1/2)

目录

有什么事,即使一直在烧钱,陈衍却始终坚持在做?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李丽质、高阳、李泰这些对县衙事务了解不深的人,脸上都露出了些许迷茫。

但杜构还能不清楚吗?他可是从陈衍上任之初就一路跟过来的元老。

“修路!”

杜构毫不犹豫道。

“没错,就是修路!”陈衍肯定地点点头,接过话头,“我刚到渭南县的时候,县衙穷得叮当响。我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改革了渭河上的渡船,把官渡统一管起来,这才让县衙有了稳定的进项。”

“手里刚有点钱,我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修路!”

陈衍放缓了语速,强调道:“从码头开始,到我上任后的今天,修路的工程就从来没停过。”

“不夸张地,现在县衙每挣五文钱,就有一文钱花在了修路上。”

“表面上看,修路只有支出,没有直接的收入。但它对渭南县发展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替代的。”

“我们县能这么快地繁荣起来,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我修的那些四通八达的路。”

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就像把一潭死水,挖出沟渠,和江河大海连起来。死水迟早会发臭,而活水却能滋养万物,自己也变得清澈而充满生机。”

“我跟你们这些,就是想让你们明白,路,是根基中的根基!”

听到这里,众人都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家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戴至德这时忽然举手:“陈先生,您此前,“标准化”的道路,致使大秦运粮的速度远超他国。您所的“标准化”我大致可以理解。”

“那么,秦始皇后来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和车轨的宽度,这是不是也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标准化’呢?”

“问得非常好!”陈衍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这正是接下来要讲的关键。”

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了“书同文,车同轨”几个大字。

“没错,‘标准化’绝不仅仅体现在道路上,始皇帝的雄才大略,就在于他将‘标准’贯穿到了大秦的方方面面。”

“你们想想,”陈衍环视众人,“如果六国各地的马车,车轮间距都不一样,那即便修了再宽阔平坦的‘驰道’,一辆楚国的马车跑到秦国的路上,会不会卡住?军队的调动、物资的运输,效率会不会大打折扣?”

“六国运粮,车辆制式不同,道路宽窄不同,一辆赵国的粮车入了魏境,若车轴折断,便寻不到合适的零件更换,只能抛弃。”

“而秦国的‘车同轨’,并非单纯指车轮间距,更是全国车辆零件、规格、尺寸的绝对统一。”

“比如你们现在坐的凳子!”

陈衍指了指前方李义府屁股一根凳脚折断,损坏,我立刻便能找来一根新的凳脚给他换上。”

“因为我要求打造这些凳子的木工,大、规格、尺度全部是一致的。”

“标准化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

李丽质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恍然道:“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我记得从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记载,秦弩的箭簇,哪怕来自天南地北不同的作坊,也完全可以互换。”

“在战场上如果有弩机损坏,工匠立刻就能拆解拼装,换上好的部件继续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