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 第18章 群众心愿栏

第18章 群众心愿栏(2/2)

目录

\"后生慢点,别摔着,\" 王寡妇拄着拐杖站在包着的铁皮都磨薄了。她裤脚还沾着药膏,药膏是土黄色的,散发着股草药味,裤腿卷着,露出膝盖上的淤青,紫中带青,像块难看的胎记。\"前儿个摸黑喂猪,膝盖磕在石槽上,现在还青着呢,一动就疼。\" 她的拐杖头包着块铁皮,在地上戳出个小坑,\"村电工说忙着架高压线,要等下个月才能过来,我这老婆子就只能将就着了。\"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咳嗽。

灯泡亮起来的瞬间,满屋子的尘埃都在光柱里跳舞,像无数只小小的精灵。墙上贴着的 \"光荣之家\" 奖状被照亮,边角卷得像朵喇叭花 —— 那是她牺牲的儿子的,照片上的年轻士兵穿着军装,正对着镜头笑,军帽的帽檐有点歪,显得很精神,照片有些褪色,边缘起了毛。小李把断了的拉线接好,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这下好了,起夜不用摸黑了,您也能安心点。\" 王寡妇看着亮堂堂的屋子,眼眶突然红了,用袖口擦了擦眼角,转身从柜里摸出块糖,塞到小李手里,糖纸有点粘,是水果味的。

巡逻本摊在村委会的条桌上,条桌是用旧木板拼的,桌面不平,还缺了个角,用铁皮包着边。蓝皮封面磨出了毛边,边角都卷了起来,像只展翅的蝴蝶,扉页上写着 \"青川县民警巡逻记录\",字迹是印刷体。里面的字迹密密麻麻,某页写着 \"张大爷家鸡窝加固\","王寡妇家换 15 瓦灯泡\" 旁边注着 \"拉线需每日检查\",字迹工整,透着股认真劲儿。这些字占了大半页,比任何汇报材料都写得认真,连涂改的地方都画着个小叉,像给错误打了补丁,显得很诚恳。

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后,总爱围着心愿栏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小麻雀。穿虎头鞋的小胖用蜡笔添了条:\"希望学校的秋千能修好,铁链条太锈了,荡起来咯吱咯吱响,害怕掉下来。\" 他的鼻涕快流到嘴里,用手背一擦,在墙上蹭出道白痕,像条小小的白龙,蜡笔是红色的,笔杆上还沾着点泥巴。扎羊角辫的丫丫写的是:\"俺娘说自来水有沙子,想喝干净水,每次烧水都得沉淀半天。\" 她的字写得歪歪扭扭,还夹杂着几个拼音,\"净\" 字写成了 \"静\",旁边画了个水杯,里面画着波浪线。

小李把这些心愿抄在巡逻本上时,太阳正往西山沉,像个大大的红气球,边缘有些模糊。晚霞把天空染成橘红色,像打翻了的胭脂盒,绚丽多彩,云层被染成了金色、紫色,变幻着形状。他的摩托车停在老槐树下,车座上放着从镇上买的秋千链条,还带着机油味,散发着股金属的气息,链条上缠着块布,防止生锈。张大爷蹲在旁边编竹筐,篾条在他膝间翻飞,像灵活的小鸟,竹筐快编好了,雏形已经出来,透着股清香。\"后生,明儿个帮俺看看电表呗,走得比兔子还快,这个月电费又多了不少,俺也没多用啥电啊。\" 张大爷的眉头皱着,显得很困惑,手里的篾条不小心戳到了手,他往嘴里吮了吮。

心愿栏的字条越来越多,像春天的藤蔓爬满了黄土墙,密密麻麻的,很是热闹。有求帮忙给果树剪枝的,\"俺家的苹果树太高了,够不着,想请人帮忙剪剪枝,不然果子结不多。\" 字条是用烟盒纸写的,背面还有烟草味。有问医保报销比例的,\"俺家老头子住院花了不少钱,想问问医保能报多少,怎么报。\" 字迹歪歪扭扭,纸页上还沾着点药渍。还有条用红笔写的:\"感谢小李警官帮俺家收玉米,玉米棒子真大,今年收成好,多亏了他。\" 后面画了堆歪歪扭扭的玉米,像串金元宝,透着丰收的喜悦,红笔的墨水有点洇。

某天清晨,小李发现心愿栏多了个木框,是用槐树木头做的,木头的纹理清晰可见,边角打磨得光溜溜的,摸上去很光滑,带着木头的清香。村支书说这是张大爷连夜做的,锯子声吵得邻居家的狗叫了半宿,此起彼伏的狗叫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木框上还留着锯子的痕迹,深浅不一。木框上方刻着四个字:\"民心小事\",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每个字的刻痕里都填着红漆,像用鲜血写就,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漆有些溢出,在字的边缘凝成小小的珠。

巡逻本又写满了一页,最后一行是:\"村东头的水井该淘了,水浑得像米汤,沉淀半天还是有沙子,喝着硌牙。\" 小李合上本子时,一片银杏叶落在封面上,金黄的叶子像把小扇子,轻轻扇动着,仿佛在为这些琐碎的小事鼓掌,叶脉清晰可见,像老人手上的青筋。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秋千修好了,铁链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像首欢快的歌,在村子里回荡,孩子们的笑声清脆,像银铃一样。

张大爷的新字条贴在最上面,这次用的是红纸,剪得方方正正,像块小小的红地毯,纸的边缘很整齐,是用剪刀仔细剪的。上面写着:\"俺家的芦花鸡孵出小鸡了,共十八只,毛茸茸的真可爱。\" 末尾的笑脸旁边画了群小鸡,像串会跑的逗号,活泼可爱,小鸡的绒毛用黄笔涂过,有些涂出了线。风拂过心愿栏,所有的字条都轻轻颤动,像无数只小手在挥舞,诉说着村里的喜怒哀乐,也见证着那些被认真对待的琐碎日常,纸页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像在低语。

夜色降临时,王寡妇家的灯泡亮了,暖黄的光从窗纸的破洞漏出来,在地上投下块光斑,像块小小的金币,随着灯光晃动。她坐在灯下纳鞋底,针线在布面上穿梭,留下密密的针脚,像在编织一个温暖的梦,线轴放在脚边,缠着青灰色的线。鞋底是给远方的侄子纳的,侄子在城里打工,冬天脚容易冷,鞋面上还绣着简单的花纹。远处的巡逻摩托车灯像颗流动的星星,在村道上缓缓移动,照亮着每一个需要被关注的角落,也温暖着每一颗期盼的心,车灯光柱里的飞虫像群舞动的精灵。

心愿栏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那些字条上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在墙上跳跃、舞蹈。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诉求,而是连接着民心的纽带,把民警和村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像老槐树上的藤蔓,相互缠绕,共同生长。而那本写满了小事的巡逻本,就像一本珍贵的日记,记录着这些平凡又温暖的瞬间,成为最宝贵的财富,被小李小心地收在抽屉里,垫着块蓝布。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村子,洒在心愿栏上,给那些字条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格外温暖。心愿栏又迎来了新的字条,是村西头的李大叔写的:\"俺家的犁坏了,想请人帮忙修修,眼看就要耕地了,急得很。\" 字迹虽然潦草,却透着满满的焦急,纸页是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还有格子线。一个崭新的愿望被郑重地贴了上去,预示着新的故事即将开始,也预示着这份温暖与关怀将继续传递下去,在青川县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开出最美丽的花。

小李巡逻到村委会时,看到了李大叔的字条,他拿出巡逻本,认真地记了下来,字迹工整,还画了个小小的犁的图案。然后骑着摩托车往李大叔家赶去,摩托车的链条依旧响着,像在唱着一首欢快的歌,迎接新的一天,也迎接那些需要被解决的 \"小事\"。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像村民们温暖的笑容,让他心里充满了力量,警服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投在黄土路上。

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响了,播放着村支书浑厚的声音,喇叭有些失真,带着嗡嗡的杂音:\"各位村民注意了,咱村的心愿栏越来越热闹了,这是好事,说明大家有啥想法都愿意说出来。以后啊,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写在心愿栏上,咱都尽量给大家解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