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 第7章 数据打架

第7章 数据打架(2/2)

目录

科长站在原地没动,金笔不知何时被他攥在手心,指节泛白得像要断了。窗外的乌云散了些,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条纹,像本摊开的账本。他突然想起自己刚工作时,跟着老科长去乡下调研,老农捧出的新米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那香味混着泥土的腥气,比任何报表上的数字都要真切。老科长当时说:"数据是死的,米是活的,活人不能被死数据憋死。" 这句话他记了很多年,却在不知不觉中忘了。

小周把照片塞回钱包,指尖还残留着塑料的温热。走廊里传来厅长的讲话声,透过半开的门飘进来:"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要让真实数据说话,别让虚假数据害人......" 他挺直腰板往会议室走,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很响,像在数着什么,一步,两步,每一步都踩得很实,像踩在青川县的田埂上,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心里是踏实的底气。

会议室里的投影幕布亮着,上面正滚动播放各部门的数据接口,蓝色的数据流像条奔腾的河。小周的位置在最后一排,能看见农业厅的人正对着屏幕上的 "600" 皱眉,手指在桌上敲得飞快,像是在盘算怎么跟领导汇报;统计部门的干事却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像春蚕在啃食新绿的桑叶;民政厅的老张则露出欣慰的笑,他手里拿着低保评定标准,上面 "家庭年收入" 一栏旁边,有人用铅笔写了 "参考实际亩产",字迹歪歪扭扭的。

仪式结束时,厅长握着小周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带着股烟草的味道。"听说你报了真实数据?" 他的眼镜片反射着灯光,"去年我在青川县驻点,知道那里的旱情,玉米都旱得结不出棒子,叶子卷得像烟卷。" 小周这才发现,厅长的皮鞋上还沾着点黄泥巴,鞋跟处磨得发亮,像是刚从田里回来就赶过来了,裤脚还卷着没放下。

回去的路上,小周路过传达室,大爷递给他个包裹,是父亲寄来的。牛皮纸包装上贴着张绿色的邮票,印着片金灿灿的稻田,邮票边角有点破损,显然是从旧信封上揭下来的,背面还留着点胶水的痕迹。拆开牛皮纸,里面是袋新米,用粗布袋子装着,稻壳还没脱干净,隔着布袋能闻到淡淡的清香,那是阳光和泥土混合的味道,让人心里暖暖的。附带着张字条,父亲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今年的收成,实打实的六百斤,够吃了。村里来了干部,说要按实际产量给补贴,你妈让我多寄点给你尝尝,新米熬粥香。"

办公室的灯亮到很晚,小周在整理新的数据报表,每一页都带着股米香。桌上放着个粗瓷碗,是从家里带来的,碗边有个小豁口,里面盛着刚煮的米粥,米油浮在上面,像层薄薄的黄金。科长的金笔放在旁边,笔帽上的镀金虽然磨损,笔尖却很干净,像是随时准备写下些什么,真实的,踏实的,能让人闻到米香的那种。科长后来进来过一次,没说话,只是把金笔往小周面前推了推,然后轻轻带上了门,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没有了来时的急促,多了份沉重。

夜色渐深,发改委大楼的灯光次第熄灭,只有小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像颗落在账本上的星子,不大,却透着股清亮的光。这光芒照亮着那些即将被写入明天的数字,每一个,都带着泥土的重量和阳光的温度,带着稻穗的饱满和米香的醇厚。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报表上,给 "600" 镀上了层银边,像是在为这个真实的数字加冕,也像是在为所有坚守真实的人点赞。

小周拿起父亲寄来的米,抓了把放在手心,米粒凉凉的,滑滑的,带着生命的质感。他想,这才是最真实的数据,不需要报表,不需要盖章,却能实实在在地填饱肚子,温暖人心。明天,他要把这些米分给同事们尝尝,让他们知道,真实的味道,比任何虚假的数字都要香甜,都要让人安心。

隔壁的打印室里,碎纸机安静地立在角落,里面的纸末已经被清理干净,像是在迎接新的开始。墙上的时钟指向十一点,滴答滴答的声音,像在为这个真实的夜晚伴奏,也像在为那些即将到来的真实日子倒计时,每一秒都走得踏实。

小周伸了个懒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屏幕上那个清晰的 "600",心里从未有过的踏实。他知道,这个数字可能会带来麻烦,可能会影响考核,但他不后悔。就像父亲说的,饿肚子的滋味,比任何处分都难受,而真实带来的安心,是任何虚假的荣誉都换不来的,像冬日里的暖阳,能照进心里最深处。

他关掉电脑,拿起桌上的粗瓷碗,里面的米粥还有点温热。窗外的星星很亮,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照着这座城市,也照着远方的稻田,照着那些实实在在生长的稻穗,和那些坚守真实的人们,他们像星星一样,虽然微弱,却汇聚成了光。

第二天一早,小周发现办公桌上多了张纸条,是科长写的,字迹有些潦草:"我让农业厅重新核算了补贴标准,按实际产量来。你的报表,我看了,很实在。" 纸条旁边,放着一小袋茶叶,是去年那特级陈皮,袋子口敞开着,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不再像之前那样,带着股虚假的厚重,反而多了份真诚的清冽。小周笑了笑,给自己泡了杯茶,又抓了把父亲寄来的米,放进办公室的电饭煲里,他想让这真实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办公室,弥漫在每一个数据和每一次决策里,让真实成为一种习惯。

同事们来上班时,都闻到了淡淡的米香,纷纷好奇地问是什么。小周笑着说:"是真实的味道。" 大家看着他桌上那份真实的报表,上面的 "600" 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诉说着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真实,从来都比虚假更有力量,也更能让人安心,像田埂上的庄稼,只有扎根泥土,才能结出果实。

数据共享平台上,"600" 这个数字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引用,农业厅调整了补贴方案,按实际产量发放,虽然总额少了,但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民政厅重新审核了低保资格,父亲的低保恢复了,老人特意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哭腔,却充满了感激;统计部门则更新了年度报告,用真实的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这个曾经让小周忐忑不安的数字,如今像颗种子,在各个部门生根发芽,长出了实实在在的果实,惠及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净化了数据环境。

小周偶尔会想起那天在打印室撕碎虚假报表的瞬间,碎纸机的轰鸣声仿佛还在耳边,那不是破坏的声音,而是新生的序曲,是告别过去的勇气。就像破旧的叶子落下,才能让新的嫩芽生长,虚假的数据被撕碎,真实的力量才能破土而出,滋养出更健康的土壤,结出更饱满的果实,让每一个数字都带着温度,带着力量,带着对生命的尊重。

父亲后来又寄来封信,说村里的干部来道歉了,不仅恢复了低保,还送来的新的种子,说是适合旱地种植的,产量稳定。信里还说,今年的冬天,家里的粮仓是满的,心里也是满的,晚上睡觉都踏实。小周把信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是那份真实的报表,两者相映成趣,都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简单,真实,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像地里的庄稼,一季又一季,生生不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