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 > 第3章 钢笔尖的愤怒

第3章 钢笔尖的愤怒(2/2)

目录

“群众的路,比这更不好走。” 祁同伟拉开门,雨水灌进屋里,带着泥土的腥气,打湿了他刚换的衬衫,“他们能在水里救稻子,我就能在雨里去看看,去帮帮他们,这是我该做的。”

车在泥泞中颠簸,像艘在浪里航行的船,随时可能翻覆。祁同伟望着窗外,黑暗中,老支书的烟斗还亮着,像颗倔强的星,在雨幕中闪着微弱的光。他知道,明天太阳出来时,有些东西会不一样,那些被雨水泡烂的报表,那些空洞的数字,再也挡不住真正该做的事。钢笔尖的愤怒,终将化作脚下的力量,一步一步,踩在坚实的土地上,踩在群众的心坎上。

快到村部时,他看见李会计抱着孙子往家跑,孩子的小脸烧得通红,哭声在雨里飘得很远,像把钝刀子在割人的心。祁同伟让司机停车,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孩子身上,那雨衣是防水的,还带着他的体温,“先送孩子去医院,表我来填,要扣绩效扣我的。” 李会计愣在原地,手里还攥着没填完的报表,雨水打湿了纸页,“亩产千斤” 的字样变得模糊不清,像个笑话。

村部的灯还亮着,祁同伟推开门,一股热气混着油墨味扑面而来,屋里的人都低着头,手里的笔在纸上飞快地写着,打印机的绿灯像只贪婪的眼睛,盯着每一个虚假的数字。“都停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声惊雷,让屋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雨声和打印机的余响,像谁在呜咽。

“祁书记?” 有人怯生生地问,手里的笔停在半空,墨水滴在报表上,晕开个黑点。

祁同伟拿起桌上的报表,撕成碎片,扔进门口的泥水里:“稻子快烂在地里了,老百姓的心也快凉透了,你们还有心思写‘心得’?还有心思算亩产?” 他指着窗外,雨幕中能看见稻田的轮廓,“去看看王寡妇的田,去帮帮李会计的孙子,这些比任何报表都重要!比任何绩效都金贵!”

干部们面面相觑,有人慢慢站起身,有人还在犹豫,手指在报表上捏出了褶子。老支书推开门走进来,烟斗上的雨水滴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祁书记说得对,咱是干部,是来给群众办事的,不是来当账房先生的。” 他把烟斗往桌上一磕,烟灰簌簌落下,“愿意去救稻子的,跟我走!”

很快,村部的灯灭了,一群人影在雨里往稻田走去,手里拿着铁锹和麻袋,像支沉默的队伍,脚步声在泥地里踩出 “咕叽” 的响,却格外坚定。祁同伟走在最后,看见老支书的烟斗在黑暗中亮了一下,然后又暗了下去,像在给大家引路,又像在默默鼓劲。

雨还在下,但祁同伟觉得,这雨洗去的不只是泥土,还有那些蒙在人心上的尘埃,那些形式主义的污垢。他想起老支书说的 “稻子比奖状金贵”,突然明白,真正的政绩,不是印在纸上的数字,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而是长在地里的粮食,是群众脸上的笑容,是他们夜里能睡安稳觉的踏实。

天快亮时,雨停了。祁同伟站在田埂上,看着被抢救出来的稻子,虽然沾着泥,却保住了性命,在晨光中泛着生机。王寡妇正用袖子擦眼泪,手里攥着把刚割下的稻穗,穗粒饱满,“谢谢祁书记,谢谢大家……” 她的声音哽咽着,说不出更多的话,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滴在稻穗上,像给每颗谷粒都镀上了一层光。

祁同伟摆摆手,看见李会计抱着好转的孙子走过来,孩子的小手里攥着颗谷粒,笑得露出没长牙的嘴,口水都流到了下巴上。老支书的烟斗冒着烟,晨光里,他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渠水一样顺畅,不再那么狰狞。

“水渠的图纸我带来了。” 祁同伟从包里掏出文件,这次不是报表,是真正的施工图,上面有水利专家的批注和签名,“专家说,这渠能管十年,能让稻子再也不受淹。”

老支书接过图纸,用烟斗指着其中一段:“这里得加个闸门,不然明年雨季水大了,还是会漫出来。” 他的手指在图纸上划过,留下淡淡的烟痕,“俺们有力气,出工没问题,不用麻烦外面的人,省钱。”

祁同伟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新笔记本的第一页,写满了希望。那些被钢笔尖划破的愤怒,终将被汗水浇灌的果实填满,那些空洞的数字,终将被饱满的谷粒取代。阳光穿过云层,照在稻田上,水珠在稻叶上闪着光,像无数颗星星,落在了该落的地方,落在了群众的心坎里。

他掏出手机,给省厅发了条短信:“青川县的稻子保住了,水渠的事有着落了。有些账,得用脚算,一步一步量出来;有些情,得用心记,一点一滴攒起来,不能光靠笔,更不能靠虚假的数字。”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祁同伟看见远处的山坡上,一群孩子正在放风筝,风筝的形状是只巨大的稻穗,在蓝天下飞得很高,很远,像个美好的梦。

回到办公室,祁同伟把那张被雨水泡过的 “亩产千斤” 报表钉在墙上,旁边贴着老支书的烟斗照片,照片上的烟斗还冒着烟,像在时刻提醒着什么。他在报表上写了行字:“警醒。” 然后拿起笔,开始起草《关于杜绝形式主义、切实为民办事的通知》,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比任何时候都要踏实,都要有力。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新笔记本上,第一页的字迹清晰有力:“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报表的数,再大也是虚事。” 祁同伟合上本子,起身往青川县的方向走去,他知道,那里有更多的事等着他去做,有更多的稻子等着他去守护,而这一次,他的钢笔尖,只会为群众书写,为实干着墨,写出真正沉甸甸的业绩,写出群众心里的那份踏实和温暖。

路上,他遇见了往镇里送新稻种的王寡妇,她的篮子里除了稻种,还放着那封按了血指印的诉求信,信已经晾干了,却依然带着温度,像块暖玉。“祁书记,这信俺留着,让孩子长大了看看,共产党的干部,是办实事的,不是光会填表的。” 王寡妇的笑容在阳光下格外灿烂,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满满的希望,像盛满了阳光的谷仓。

祁同伟点点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他知道,只要心里装着群众,手里握着实干的笔,就没有写不好的篇章,就没有跨不过的沟渠。那些曾经的愤怒与不满,终将化作前进的动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出真正的辉煌,书写出群众满意的答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