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264章 大人怕的不是错字,是有人自己改规矩

第264章 大人怕的不是错字,是有人自己改规矩(2/2)

目录

幽州,边境。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

戍边的军户们,穿着单薄的衣衫,瑟瑟发抖。

“他娘的,这鬼天气,真不是人呆的!”一个士兵抱怨道。

“就是,连口热乎的都喝不上,这仗还怎么打?”另一个士兵附和道。

由于“火导”执照被注销,军户们无法领取炭,只能靠着捡拾一些干柴来取暖做饭。

但干柴根本不够烧,寒冬将至,士气低迷。

这时,韩十四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

“各位兄弟,别灰心!我给你们带来了好东西!”韩十四大声说道。

“什么好东西?”士兵们好奇地问道。

韩十四神秘一笑,大手一挥,只见几个人推着几辆奇形怪状的炉子走了过来。

“这是……”士兵们有些疑惑地看着这些炉子。

“这是我特意为你们打造的‘军民两用炉’!”韩十四得意地说道,“这炉子不需要官方配件,可以用碎铁、焦渣等各种材料作为燃料,而且火力更猛,更耐烧!”

士兵们闻言,顿时来了精神,围着炉子仔细地研究起来。

“这炉子真不错啊!有了它,我们以后就不用愁没燃料了!”

“是啊!这韩兄弟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韩十四不仅为军户们带来了“军民两用炉”,还教他们用旗语传递维修口诀,夜间以火光编码通报隐患。

陇右,贺兰山。

王元楷带领着一队人马,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艰难地行进着。

“王大人,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一个随从问道。

王元楷神秘一笑:“去看看老百姓是怎么过冬的。”

他们一路向西,来到一个偏僻的牧民村落。

王元楷发现,这里的牧民们并没有使用官府提供的炭,而是用一种黑色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来取暖做饭。

“这是什么?”王元楷好奇地问道。

“这是羊粪压成的炭。”一个牧民回答道,“比官府的炭更耐烧,更暖和。”

王元楷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这种羊粪炭不仅效率更高,而且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也更少。

“你们怎么会想到用羊粪来压炭呢?”王元楷问道。

“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法。”牧民回答道,“我们这里缺柴少煤,只能用羊粪来代替。”

王元楷听了,心中一动。

他觉得,这种“野法”虽然不正规,但却非常实用,值得推广。

这时,一阵狂风吹过,漫天黄沙遮天蔽日。

“不好!是沙尘暴!”王元楷惊呼一声。

众人顿时慌乱起来,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一个老牧民站了出来,指着远处的一堆石头说道:“大家快跟我来!那里有天然的风障,可以躲避沙尘暴!”

众人跟着老牧民来到那堆石头前,发现这里果然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

他们躲在石头后面,躲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

沙尘暴过后,王元楷看着那堆石头,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这些牧民们不仅有生存的智慧,而且还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回到陇右后,王元楷立刻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建议设立“民创备案制”:凡是经过三个村庄以上验证有效的改进,自动纳入地方标准。

奏折的末尾,他加了一句:“他们不等批准,因为他们知道,等不起。”

终南山,书房。

李承乾看着各地送来的“抗注销”实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看来,这把火烧得还不够旺啊。”李承乾喃喃自语道。

他拿起笔,蘸饱墨汁,在奏折上写下了一行字,然后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将奏折折好。

李承乾唤来侍从,将奏折递给他,轻声说道:“把这份奏折,交给父皇。”

侍从接过奏折,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书房。

李承乾看着侍从离去的背影

“执照新规么……”他轻声低语,随后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了窗户。

窗外,夜色如墨,深邃而不可测。他仰望星空,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突然,他转过身,拿起桌上的一枚铜钱,轻轻一弹。

铜钱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铜钱落地,清脆一声,仿若这死气沉沉的棋局里,终于落定了一颗活子。

李承乾嘴角一咧,屁股挪了挪,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不出三日,李二陛下御笔亲批,盖着金灿灿大印的《执照新规》就如同长了翅膀,嗖嗖嗖地往大唐各州府飞去。

长安街头,那景象,啧啧,简直赛过过年!

只见一群熊孩子,人手一个泥巴捏的“蜡模手”,见人就喊:“大爷大妈,给俺们‘暖师傅’按个爪印呗!保证这个冬天,暖暖和和!”

这“指纹印”,可不是随便按的。

得是真觉得那匠人手艺好,人品正,能把自家炉子修得杠杠的,才行!

按一次,就代表着一次认可,一次信任。

柳奭那老家伙,估计肺都要气炸了。

他那辆豪华马车,在朱雀大街上那叫一个寸步难行。

车轱辘底下,全是乌泱泱的人群。

他眯着老眼,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小乞丐,正被一个老妪死死拽住,非要他修炉子。

那孩子手冻得通红,鼻涕都快流到嘴里了,却咧着嘴笑:“婆婆你放心,这次我不收你钱!您就说一句,‘他会修’,就成!”

老妪颤巍巍地伸出满是褶皱的手,在那蜡模手上重重一按,留下一个歪歪扭扭的指纹。

柳奭看着这一幕,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他猛地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喃喃自语:“这不是律法……这是人心量刑……”

车夫小心翼翼地问:“柳大人,咱们还去户部吗?”

柳奭缓缓睁开眼睛,声音嘶哑:“……不去户部,去…城外看看吧。”

马车缓缓启动,朝着长安城外驶去,只留下街头巷尾,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按一个,按一个!暖师傅,手艺好!”

马车轱辘骨碌碌的碾压过石板路,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最终消失在暮色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