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火要烧人,先烧官(2/2)
周围的百姓被崔知晦的举动深深感动,一个老匠人颤颤巍巍地走到石碑前,跪倒在地:“崔大人,我们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们知道,太子殿下是冤枉的!这些匠户都是无辜的!我们不能让他们白死!”
“对!不能让他们白死!”
“我们要为他们立碑!我们要让他们的名字,永远流传下去!”
百姓们纷纷响应,有人解下身上的衣服,当做纸张;有人捡起地上的木炭,当做笔墨。
他们围在石碑周围,奋笔疾书,抄录着《匠户名录》上的每一个名字。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西市的书肆老板们,自发地印行《匠户名录》,还在封面上题写了三个大字——“活人碑”!
这“活人碑”一出,瞬间洛阳纸贵,无数百姓争相购买,只为记住那些被遗忘的名字。
与此同时,魏征正把自己关在工坊里,谁也不见。
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隐秘的箱子里,拿出一枚古朴的铜印——那是当年“火政司”的印章。
“火器是利器,也是凶器。用之正则国泰民安,用之邪则生灵涂炭。”魏征抚摸着铜印,眼神复杂。
他命人以旧法重新铸造了一枚同样的印章,然后又暗中仿制了三枚铜符,每一枚都刻着神秘的符文。
一枚铜符,被他藏在了尚书省户部的档案匣底;一枚,他秘密交给了薛仁贵,让他贴身携带;而最后一枚,则被他熔入了东宫井栏的铁箍之中。
“火器可以被摧毁,但权力却难以被消灭。如果有人再想利用火器,屠戮百姓,这三枚铜符就会引出当年的‘天雷旧账’,让整个朝野都为之震动!”魏征对着自己的亲信低语道。
他还令人将一些《火政密档》的残页,混入到了今年的科举策问题库中,题目是:“论利器与仁政”。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魏征这一手,简直是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
东宫,偏殿。
李承乾静静地坐在灯下,听着窗外百姓们一声高过一声的“还碑”呼喊,心中百感交集。
“唉……”他叹了口气,正要起身,忽然感觉到袖中的那枚铜符微微发烫。
那是徐惠留给他的,说是关键时刻或许能帮上忙。
他闭上眼睛,凝神静气,试图与铜符中的那丝残魂沟通。
突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柳如意!
柳如意虚影漂浮在半空中,双目空洞,嘴唇翕动,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但李承乾却清晰地听到了她的声音,那声音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带着无尽的怨恨和绝望。
“第七门……不是墙……是人……”
话音刚落,铜符便化为齑粉,从他的指间滑落。
李承乾猛然睁开眼睛,
“第七门?不是墙?是人?这是什么意思?”他喃喃自语道。
“来人!”他立刻唤来心腹小宦,急切地问道:“速速去查阅当年‘封坑’的名录,看看有没有活人的代号是‘门七’的!”
小宦领命而去,李承乾却依旧无法平静。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隐隐约约的火光,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他们……不是被埋了……是被当成了墙……”
深夜,东宫井口忽有异动,井壁铁箍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