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贞观定策经营西域 宣银构逆将讨番邦(2/2)
随即下令:“传旨!以英国公李积为北伐大总管,统帅三万精锐,即刻出征讨逆!副帅人选……”他稍作沉吟,眼中忽然闪过一道睿智光芒,“便由刘仁轨担任!此人熟读兵书,精通奇正之道,曾在济州治水时巧布沟渠,化解洪患;去年又在莱州操练水师,仅用三月便建成一支可战之军。文武兼备,堪当重任!”
长孙皇后随即补充:“陛下圣断英明。刘仁轨为人沉稳果决,且极重民生,若辅佐李积,必能减少征战对百姓之扰。此外,臣妾以为,军中尚需一人执掌文书、联络诸部、通译番语——王玄策最为合适。”
“王玄策?”李世民微微挑眉。
“正是。”长孙皇后道,“此人虽为文官,然胆识过人,曾在鸿胪寺面对天竺使者咄咄逼问,从容应对,引经据典,令对方折服而去。更难得的是,他通晓十余种番邦语言,熟知西域风俗。若任其为书记官,既能协理军务,又能为日后外交铺路。”
李世民抚掌大笑:“妙哉!李积主战,刘仁轨辅谋,王玄策通联四方,三人合力,何愁贼寇不灭?”当即下令:“命王玄策即刻赶赴军营,随大军同行,专司军中文书、情报传递及与各部落交涉事宜!”
内侍领旨疾驰而出。
李世民踱至殿外廊下,远眺终南山巅白云悠悠,心中却已风云激荡。他喃喃道:“宣银陀敢犯我大唐疆土,屠我边民,焚我边堡!此仇不共戴天!朕必令其身死族灭,以儆效尤!”
长孙皇后悄然立于其侧,轻声道:“陛下放心,臣妾已在‘乾坤空间’中加快培育耐旱麦种,并命工匠加紧制造新型投石机与连弩。一旦前线告急,可通过秘道直送军前,绝不误事。”
李世民回首凝望她,目光深邃而温暖:“有你在身后筹谋万全,朕方可安心御敌于千里之外。”
此时,长安城外校场鼓号齐鸣,旌旗猎猎。点将台上,李积身披新制明光铠,甲光耀日,手持丈八长枪,威风凛凛。刘仁轨青袍束带,腰佩龙泉剑,立于其侧,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列阵将士。王玄策则手持竹简文书,神情肃穆,正在核对粮草辎重清单。
三万大军甲胄鲜明,刀枪如林,战马嘶鸣,气势冲霄。鼓声三通之后,李积振臂高呼:
“将士们!宣银陀背信弃义,屠我同胞,焚我边堡!今奉天子诏令,北伐讨逆,雪耻复仇!尔等可愿随我踏平漠北,扬我国威?”
“愿随大总管杀敌报国!”三万人齐声怒吼,声浪滚滚,直冲九霄,惊得空中飞鸟四散。
一名年轻校尉紧握手中横刀,眼中燃着炽热火焰。他曾亲眼目睹家乡戍堡被焚,亲人惨遭屠戮,此刻终于等到复仇之日。他仰天长啸,声音撕裂长空:“杀尽胡虏,还我河山!”
“出发!”
一声令下,大军开拔。铁蹄轰鸣,烟尘蔽日,浩浩荡荡向北方边境挺进,宛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而去,踏碎秋日斜阳。
太极殿上,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凭栏而立,目送大军远去。秋阳洒落宫阙,金光万道。
“待此战凯旋,朕要在凌烟阁设宴,为李积、刘仁轨、王玄策三人记首功!”李世民豪情满怀。
长孙皇后轻声道:“陛下,今日之策,不只是平一场叛乱,更是为日后百年太平奠基。苏定方在西域播撒文明火种,李积等人在北疆扫清隐患,大唐的根基,正在一步步扎向更深更远的地方。”
李世民点头,目光深远:“是啊。盛世非一日而成,而在于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开拓。今日我们所做的一切,或许当时无人知晓其意义,但终有一日,史册会铭记——贞观之治,不止于内修政理,更在于外拓疆土、文教远播、四海宾服。”
风起云涌之际,谁又能想到,这场看似寻常的北伐任命,竟埋下了两段震古烁今的传奇?
多年以后,刘仁轨将在白江口指挥大唐水师,以少胜多,火烧倭舰四百余艘,迫使倭国遣使谢罪,百年不敢窥视东海;而王玄策,将在天竺动乱之时孤身赴险,借吐蕃与泥婆罗之兵,横扫中天竺,生擒篡位之王阿罗那顺,创下“一人灭一国”的千古奇功。
此刻的他们,尚不知命运的笔锋正悄然落纸,只知肩上承载的是君恩、家国与千万黎民的安宁。
长安秋色正好,大唐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