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67章 咱们真的要上炼钢炉了

第467章 咱们真的要上炼钢炉了(1/2)

目录

王明踩着点进门,看到沈良已经在工作:“沈工,您来得真早。”

“今天要开始做样机,早点准备总没错。”沈良头也不抬地说道。

小李和赵工程师也陆续到了。四个人围在图纸前,开始分配任务。

“咱们先把元器件清单列出来。”沈良拿起笔,“然后分头去采购。”

赵工程师皱眉:“这些进口芯片恐怕不好搞到。”

沈良早就预料到这个问题。

1980年的中国,很多先进元器件都要靠进口,而且渠道有限。

“能用国产替代的就用国产。实在不行的,我有些门路。”

王明好奇地看着沈良。这个年轻的工程师总是能拿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列完清单,四个人分头行动。沈良独自前往市里的电子器材商店。

商店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元器件,但大多是基础型号。沈良需要的几种关键芯片果然没有现货。

“师傅,这种型号的运算放大器什么时候能到货?”沈良指着清单问道。

店老板摇摇头:“这种进口货不好说,可能要等一个月。”

一个月?沈良心里一沉。时间根本等不起。

正在沈良犯愁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小沈?”

沈良回头一看,是冶金部的老同事李处长。

“李处,您怎么在这儿?”沈良有些意外。

李处长笑道:“我们部里也在搞个小项目,需要买点元器件。听说你调到钢铁厂了?”

“是的,在技术科工作。”沈良点点头。

李处长看了看沈良手里的清单,眼睛一亮:“这些器件规格不低啊,在搞什么大项目?”

沈良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在做炼钢炉的自动控制系统。”

“哦?”李处长来了兴趣,“能详细说说吗?”

沈良简单介绍了一下项目情况。李处长越听眼睛越亮。

“小沈,你这个思路很有意思。”李处长拍拍沈良的肩膀,“正好我们部里和几家大厂有合作,或许能帮你搞到这些器件。”

这真是意外惊喜!沈良连忙道谢。

“别客气,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建设嘛。”李处长爽快地说,“明天我给你答复。”

告别李处长,沈良心情轻松了许多。看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到厂里,其他三个人也有了收获。虽然进口芯片还没着落,但大部分基础器件都买到了。

“沈工,元器件齐了以后,咱们在哪儿组装?”王明问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样机制作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还要有各种测试设备。

沈良想了想:“我去找厂长申请一间实验室。”

杨建国听说要申请实验室,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小沈,厂里的房间都比较紧张。而且实验室的设备投入也不小。”

沈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厂长,我们可以先用现有的设备,房间也不用太大。主要是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杨建国在办公室里踱步,显然在权衡利弊。

“这样吧,三车间有个废弃的办公室,你们先用着。设备的话,能凑合就凑合。”

“够了,够了。”沈良连忙表示感谢。

拿到了实验室,沈良马上带着团队去收拾房间。虽然地方不大,但胜在安静,而且有独立的电源。

“这儿挺好的。”王明四处看了看,“就是桌子少了点。”

“桌子好办,咱们自己动手做。”沈良撸起袖子。

四个人忙活了一下午,总算把实验室收拾得像模像样。

第二天,李处长果然带来了好消息。不仅搞到了进口芯片,还额外提供了一些测试仪器。

“小沈,这些设备你们先用着。项目做成了,记得给我们部里汇报一下成果。”李处长笑着说道。

有了齐全的元器件和设备,样机制作正式开始。

沈良先从最简单的温度控制模块做起。这个模块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然后控制加热或冷却设备。

但在具体实现上,每个细节都需要反复调试。

“这个电阻值不对。”沈良看着示波器上的波形皱眉,“信号衰减太厉害了。”

王明连忙查阅资料:“按照计算,这个阻值应该没问题啊。”

“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距的。”沈良重新计算了一遍,“试试这个数值。”

换了电阻后,波形果然变得正常了。王明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压力监测模块相对简单一些,但也遇到了传感器精度的问题。

“这个传感器的线性度不够好。”赵工程师指着测试数据说道。

沈良想了想:“咱们在软件里加个校正算法。”

“软件校正?”小李有些不解。

在1980年,大多数控制系统还是纯硬件实现,软件校正的概念比较超前。

沈良耐心解释了算法原理。虽然听起来复杂,但实际效果很好。

最难的是自动调节系统。这个模块需要综合处理温度、压力等多种信号,然后输出控制指令。

“这里用的是什么算法?”赵工程师看着复杂的电路图问道。

“pId控制。”沈良简单解释了一下原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