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42章 导流装置的角度计算

第442章 导流装置的角度计算(2/2)

目录

听到这些议论,沈良心中稍微放松了一些。

但李院士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就到这里吧。”他合上记录本,“我需要回去仔细研究一下。”

送走专家组后,老刘急切地问道:

“怎么样?感觉如何?”

沈良摇摇头。

“不好说。那个李院士很难对付。”

“他没说什么批评的话啊。”

“正因为没说,才更让人担心。”沈良叹了口气,“像他这种级别的专家,如果真的认可,当场就会表态。”

老刘的脸色有些难看。

“那我们还有希望吗?”

“要看后续的反应了。”沈良安慰道,“至少其他专家的态度还不错。”

接下来的几天,沈良一直在等消息。

但钢研院那边没有任何动静。

直到一周后,王建国的电话才姗姗来迟。

“沈同志,有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复杂,“你想先听哪个?”

沈良心中一沉。

“先听坏消息吧。”

“李院士对你们的技术还有一些疑虑。”王建国停顿了一下,“他觉得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验证。”

果然如此。

“那好消息呢?”

“上级领导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王建国的语气变得兴奋起来,“决定先批一部分资金,让你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沈良愣住了。

这算什么情况?

“具体是多少资金?”

“五十万。”王建国说道,“虽然不多,但可以先把基础工作做起来。”

五十万!

在1980年,这可是一笔巨款。

“还有一个条件。”王建国继续说道,“你们必须接受定期检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没问题。”沈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放下电话,老刘兴奋得直拍大腿。

“五十万啊!咱们厂一年的利润都没这么多!”

沈良也很激动,但更多的是压力。

钱给了,就意味着责任更重了。

如果搞砸了,后果不堪设想。

“老刘,我们得制定详细的计划。”他冷静下来说道,“这笔钱怎么花,每一分都要算清楚。”

“你说得对。”老刘也收敛了笑容,“我马上召集技术骨干开会。”

当天下午,技术科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沈良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粉笔。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要商量一下技术改进的具体方案。”

五十万的项目,对他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

“首先是设备升级。”沈良在黑板上写下第一条,“现有的连铸机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具体改哪些地方?”有人问道。

“冷却系统要重新设计,控制精度要提高一个档次。”沈良画了个简图,“另外还要增加自动化程度。”

“自动化?”老工程师张师傅皱眉道,“咱们有这个技术吗?”

“可以学嘛。”沈良笑了笑,“实在不行就花钱请专家。”

“那成本会不会太高?”

“值得。”沈良语气坚定,“自动化是发展趋势,早晚都要搞。”

接下来两个小时,大家围绕技术改进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设备选型到工艺优化,从人员培训到质量控制,每个环节都反复推敲。

最终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按照这个方案,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沈良总结道,“到时候应该能拿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

“三个月够吗?”老刘有些担心,“万一赶不上进度怎么办?”

“那就加班加点。”沈良毫不犹豫地说道,“机会难得,必须抓住。”

散会后,沈良独自留在办公室里。

他拿出一张纸,开始画设备改进的详细图纸。

这些设计大部分来自他的记忆,但也有一些是根据现有条件的创新。

关键是要把握好平衡点。

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保守。

画到一半,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

推门而入的是张师傅。

“小沈,有个问题想跟你探讨一下。”他手里拿着一份技术资料,“关于那个导流装置的角度计算。”

沈良放下笔,认真听张师傅的疑问。

这位老工程师虽然学历不高,但实践经验丰富,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尖锐。

“你看这里。”张师傅指着图纸,“如果钢水温度波动比较大,这个角度还合适吗?”

好问题!

沈良心中暗自佩服。

“确实需要考虑温度补偿。”他拿起计算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可调节的机构。”

两人讨论了半个多小时,最终确定了改进方案。

“看来经验和理论结合,效果更好啊。”张师傅感慨道。

“是的。”沈良深有同感,“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送走张师傅后,沈良继续完善设计图纸。

直到深夜,他才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走出办公楼,夜风习习。

厂区里很安静,只有值班室还亮着灯。

沈良抬头看了看星空,心情复杂。

虽然第一步走得还算顺利,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Li院士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自己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毕竟超越了这个时代太多。

如何让这些技术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确实需要更多智慧。

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中国的重工业,等着我来改变。”他在心中默默发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