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西凉之狮,初入南郑(马超视角)(1/2)
风中,带着一股陌生的暖意。
不同于西凉那干燥、凛冽,永远夹杂着沙砾与血腥味的狂风,
这里的风是湿润的,柔软的,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
像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拂过我脸上被风沙刻出的棱角。
我,马超,率领着三百最精锐的西凉铁骑,正行进在通往南郑的官道上。
我的内心,是警惕的,也是孤傲的。
我是盟友,不是降将。
这一点,我必须牢记,也必须让那位汉中之主——陆昭,时刻铭记。
阳平关之战,我居功至伟,是他破局的关键。
我率部前来,是接受他的感谢,是商议后续的合作,是来拿回属于我的东西。
所以,我的目光是挑剔的。
我要用西凉雄狮的眼睛,审视这片土地,审视这位新崛起的霸主,到底有几分真材实料。
然而,从踏入汉中盆地的那一刻起,我眼中的世界,便开始一寸寸地崩塌、重塑。
官道两旁,是连绵不绝的田畴。
此刻虽是初春,田地却并未荒芜,而是被精心规整过,一道道沟渠纵横交错,如同棋盘般精准。
更让我心惊的是,田间劳作的农夫,并非我想象中那些麻木、瘦弱的流民,
他们虽然衣衫朴素,甚至打着补丁,但身形壮实,脸上没有丝毫的菜色。
他们看到我们这支杀气腾腾的骑兵,眼中虽有敬畏,却没有恐惧。
他们只是停下手中的农活,直起腰,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眼神平静而坦然。
在西凉,在关中,我看惯了十室九空的村落,看惯了易子而食的惨剧。
百姓见到兵,就像老鼠见到猫,要么惊恐地四散奔逃,要么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何曾见过这般景象?
仿佛我们不是一支足以踏平他们家园的军队,而只是一群路过的旅人。
“孟起将军,你看那些水渠。”身旁的庞德,我最信任的兄弟,声音低沉地提醒道。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这才发现那些沟渠的精妙之处。
它们引来远处山上的雪水,通过巧妙的地势引导,精准地灌溉着每一寸土地,
甚至在一些关键节点,我还看到了类似水车的装置。
这不是寻常百姓能做出的工程,这背后,必然有一个强大、高效的行政体系在支撑。
我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这与我想象中那个靠着奇谋诡计,侥幸取胜的陆昭,似乎有些不一样。
随着南郑的城郭越来越近,道旁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推着独轮车的货郎,有结伴而行的学子,有提着篮子的妇人。
他们衣着干净,面色红润,步履从容。
我三百铁骑的马蹄声虽然沉重如雷,却并未在他们之中引起任何恐慌。
他们只是自觉地向道路两旁避让,然后好奇地、带着几分善意地打量着我们。
我甚至看到,一个孩童不小心摔倒在路边,立刻便有巡逻的士卒上前,将他扶起,拍了拍他身上的尘土,并无半句呵斥。
那士卒的动作娴熟自然,仿佛早已习以为常。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
这还是那个战火纷飞,人命如草芥的大汉天下吗?
终于,南郑高大的城门出现在眼前。
城门之上,“南郑”二字古朴而有力。让我心头一震的,不是城墙的高度,也不是城防的坚固,而是守城的士卒。
他们站姿笔挺,如同标枪一般,身上的甲胄虽然样式普通,却擦拭得锃亮,手中的长戈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他们的眼神,锐利而沉静,扫过我们这支队伍时,带着审视,却不含敌意。
从我们出现,到抵达城门下,整个城楼的防御没有丝毫的混乱,甚至连一丝多余的响动都没有。
每一个人的动作都精准而高效,仿佛一台运转了千百遍的战争机器。
我麾下的西凉铁骑,是天下闻名的精锐。
我们靠的是马背上练就的勇武,是血与火中杀出的悍不畏死。
可眼前这些士卒,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是另一种可怕的力量——纪律。
一种深入骨髓,将成百上千人拧成一股绳的,钢铁般的纪律!
接待我们的是一名文官,自称主簿,姓董。
他态度谦恭,却不显卑微,言谈举止间,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将我们的入城路线、驻地安排、以及与陆昭会面的时间,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也没有半句的阿谀奉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