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寒门之治,勇武之锋(1/2)
我的手指,如同一根烧红的烙铁,死死地按在地图上那个疯狂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点上。
帐内的空气,因我那句“另开一个棋局”而凝固到了冰点。
徐庶和孙尚香的脸上,写满了惊骇与不解,他们正待追问,那被我指着的地方,究竟藏着何等逆天改命的玄机。
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整个汉中命运即将被我推向一场豪赌的瞬间——
“报——!”
又一声急促的呼喊,从帐外传来。
这声音与方才玄镜台密使的嘶哑绝望截然不同,
它高亢、清亮,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仿佛一道撕裂了沉沉黑夜的闪电!
我眉头一皱,心中升起一丝异样。
徐庶和孙尚香也同时回过神来,脸上露出困惑之色。
不等我开口,帐帘已被猛地掀开。
一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他的脸上满是烟尘与汗水,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他甚至来不及行跪拜大礼,便激动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加了三道火漆、明显是最高等级的军报竹筒,高高举过头顶。
“主公!武都大捷!陈郡守与杨将军联名急报!”
“什么?!”
这一次,惊呼出声的,是徐庶和孙尚香。
他们脸上的表情,像是瞬间看到了神迹。
前一刻,我们还在为武都的危局而陷入万劫不复的绝望;
下一刻,传来的,竟然是“大捷”的喜讯?!
这怎么可能!
我的心脏也随之狂跳起来。
一种巨大的、难以置信的预感,冲击着我的大脑。
我快步上前,一把夺过那竹筒。
入手沉甸甸的,三道火漆完好无损。
我颤抖着手,用小刀划开火漆,从中倒出两卷绑在一起的丝帛。
我先展开了一卷,深吸一口气,借着灯火,高声读了出来。
我要让我的伙伴们,第一时间分享这份从地狱到天堂的逆转。
“罪臣陈石,顿首再拜主公帐下。”
信的开头,是陈石的自谦,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得意,几乎要从丝帛上溢出来。
“日前,玄镜台‘山鹰’泣血之报,想已达天听。
武都危局,黑云压城,石与杨将军亦是寝食难安。
然,石窃以为,敌之毒计,亦是我之良机。
张合老贼,千里之外遥控全局,算无遗策,却终究不知武都之实情,不明人心之向背。
此,便是其败因所在!”
读到这里,我和徐庶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
好一个陈石!
在那种绝境之下,他看到的,竟然不是危,而是机!
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继续读下去。
“贼计有三:
一曰谣言,二曰策反,三曰孤立。
欲破此局,必行雷霆霹雳手段。
石遂与杨将军定下‘引蛇出洞,内外兼施’之策。”
“石先佯作不知,对城内谣言听之任之,更故意显露出兵力空虚、人心惶惶之假象,做出封锁城门、惊慌失措之态。
此举,乃为骄敌之心,亦为甄别敌我。
果不其然,数日之内,
城中素有反意之豪族,与被曹军策反之氐人部落头目,
皆以为我方大势已去,纷纷跳梁而出,暗中串联,与城外曹军奸细往来不绝。
其名单、罪证,皆已被我玄镜台暗中一一记下。”
“蛇既出洞,当以雷霆击之!时机成熟,石遂请杨将军出手。”
我的目光,转向了杨昂的那份丝帛。他以简洁明快的军报格式,记录下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夜。
“奉军师令,昂于亥时,
亲率亲卫营三百,合老吴所部卫队两百,共五百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城内叛乱豪族李家坞堡。
老吴所部正面强攻,昂率部从密道潜入,内外夹击。
一战功成,斩杀顽抗者一百三十余人,生擒豪族首脑李瑁等三十七人。”
“同时,陈长史以郡守之名,邀约城内所有氐人头目入府赴宴,言商议‘投诚’之事。
有六部头目,自以为得计,欣然前来,被我预先埋伏之弓弩手,尽数擒于府衙之内!”
“翌日清晨,昂于下辨城门前,将李瑁等豪族首脑,及六部氐人头目,共计四十三人,验明罪证,当众斩首!
人头高悬于城楼之上,以儆效尤。
城内宵小,无不为之震慑,惶惶不可终日。
武都之乱,一夜而平!”
“好!”
我忍不住大喝一声,一拳砸在桌案上!
好一个杨昂!
好一个老吴!
以杀止乱!
这份果决,这份狠辣,尽显将帅之风!
这份战报,字数不多,却字字染血,将那一夜的雷霆手段,描绘得淋漓尽致。
听到这里,孙尚香刚才还紧皱的眉头一下展开,取而代之的是柳暗花明后豁然开朗的笑容。
徐庶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赞叹:
“好!好!好!
孙将军此举,快刀斩乱麻,一举震慑了所有心怀不轨之徒!
武都城内之危,已解!”
“不,还没完。”
我摇了摇头,目光重新落回陈石的信上,
“这只是‘内’,还有‘外’呢!陈石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