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磨坊驴子蒙眼行(1/2)
《踏莎行》
\"石磨千转,乾坤倒悬,蒙眼踏破春秋圈。
槽中豆尽添新料,犹信前程在蹄前。
风推影动,月照绳偏,十年方觉原地旋。
忽扯罩布惊四顾,方寸之间即大千。\"
染坊里的轮回
北宋宣和年间,苏州城西的赵氏染坊总弥漫着靛蓝雾气。天井中央,十五岁的学徒阿青正蒙着眼罩推磨,松木磨柄被他掌心汗水浸得发亮。这眼罩是入坊时师父给的,说是\"防分心利器\",可三年过去,阿青鼻梁已被粗麻布磨出硬茧。
东家赵员外每逢贵客临门,必指着转磨高声道:\"瞧这后生多踏实!\"说话时,他腰间玉佩随着手势晃动,那玉佩是用学徒们\"勤勉奖\"克扣的工钱打的——每月表现最佳者可得三尺红绸,却不知这红绸本是染废的次品。
蒙眼术的千年秘辛
《齐民要术》载驴马驯养法:\"蒙其目则心专,系其足则力聚。\"此法被赵员外用在染缸前,学徒们眼罩越厚,染出的布匹越鲜亮。坊间流传的《百工谣》唱道:\"驴推磨,人推磨,眼前黑时活计多。\"
这困境在《盐铁论》中早有警示:\"役民以其所不见,则力尽而不知。\"染坊的朱漆账本里,阿青们每染百匹布可记一\"勤工点\",待点满三百便能\"优先晋升\"。可三年来,染坊管事的永远是赵员外外甥——那少年连靛草与茜草都分不清,腰间却挂着象征大师傅的青铜错金尺。
染缸里的血色浪漫
阿青的指缝永远嵌着蓝渍,像戴了副半永久的手套。某夜大雨,他摸黑到后院取柴,偶然听见赵员外对账房说:\"给那几个蒙眼的再加点奖绸,他们多染十匹布,够给刘通判送匹象眼纹的。\"
次日,阿青在染布时\"失手\"打翻靛青桶。蓝浆泼在青砖地上,竟显出只振翅欲飞的鹤。赵员外气得扯下他眼罩要打,却见廊下客商啧啧称奇:\"这泼染技法颇有吴道子遗风!\"从此,染坊多了项\"天工染\"的新招牌,阿青的眼罩再未系紧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