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纽约1990 > 第398章 纽约的暗流和破窗效应

第398章 纽约的暗流和破窗效应(2/2)

目录

他在布鲁克林区富尔顿街地铁站口,打劫了一名乔治亚州游客。

受害者指认其持弹簧刀抢走$120现金;同伙拉马尔·戴维斯的供词也牵连到了华莱士。

结果因监控录像未拍到正脸,关键证据不足,案件被撤销起诉。

1989年3月,他又卷入了毒品关联案件。

在乔治·威斯汀豪斯职业高中因打架被校警搜查书包。

校警在他书包里发现了总重2.8克的25袋快克可卡因;一个记账本,标注代号“bIG”。

这次的处理结果是:少年法庭判处社区服务60小时;

华莱士被强制转学至布鲁克林区辍学预防中心。

这些处理手段显然无效:1990年8月,华莱士再次卷入一起重罪枪击案。

案发原因是争夺牙买加帮派“Spangler posse”在布鲁克林区的毒品分销权。

作案工具是一把tec-9半自动手枪(序列号tx9847,作案后被抛入东河)。

受害者是敌对毒贩詹姆斯·杰克逊,左肩中弹,未致命。

这起案子却迎来逆转:主要目击者因害怕帮派报复,在庭审时当庭翻供。

判决结果是罪名不成立(法官在案卷批注:“证词可信度彻底崩解”)。

林恩放下报告,脸色阴沉:“持械抢劫、贩毒、枪击...这家伙简直就是一颗行走的定时炸弹!老天爷赏饭吃的好嗓子,偏偏长在了这种人身上。”

杰米深表赞同:“是啊,老板。从档案看,他的犯罪记录是逐步升级的:88年抢劫未遂(证据不足脱罪),89年贩毒(少年法庭轻判),90年直接升级到枪击(证人翻供脱罪)。典型的‘破窗效应’(broken dows theory)活教材。”

“破窗效应...”林恩对这个词有些印象。

这是纽约交通警察局长威廉·布拉顿最近一直在公开宣扬的理论。

他炮轰丁金斯市长和NYpd局长本杰明·沃德,指责他们应对纽约治安恶化负责。

布拉顿认为:忽视影响生活质量的小罪错(如破窗、涂鸦、街头失序),会发出‘此地无人管理’的信号,导致更多小问题和低级犯罪滋生。

社区因此衰败,居民退缩,最终吸引和纵容更严重的犯罪,犯罪率螺旋式上升。

就像一扇破窗未被修复,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杰米补充道:“华莱士就是个典型例子。如果88年那次抢劫,即使证据有瑕疵,但能给予他足够的惩戒和引导;

或者89年校内的贩毒行为被学校或警方严肃处理,而不是轻飘飘的社区服务和转学了事...

他或许不会这么快就滑向持枪暴力犯罪的深渊。布拉顿的理论,结合纽约的现实和华莱士的案例,确实很有说服力。”

林恩沉默地点点头。

虽然他是驴党的支持者,和沃德这个老黑局长关系也不错,但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华莱士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不得不承认布拉顿的观点切中了要害。

纽约的治安,确实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

“这种人,再好的天赋也不能碰。”林恩果断做出决定。

“杰米,以后关于克里斯多夫·华莱士的消息,除非他惹上大麻烦可能牵连到我们,否则不用再汇报了。”

“明白,老板。”杰米收起报告,离开了办公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