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319章 燎原之势

第319章 燎原之势(1/2)

目录

4443年(1745年)二月下旬,《中华日报》的号外在清晨的露水尚未干透时,便已铺满大清各地的街头巷尾。

头版头条以加粗楷体赫然印着《粤省惊雷!三知府革职流放,巡抚苏昌铁腕整饬通商》,字里行间尽是锋芒。

文章详陈苏昌巡境四府的全过程,惠州周望亭知错即改侥幸降级留任,梅州李茂才、潮州林世昌、韶关王怀安因敷衍塞责落得革职流放的下场,连带着家眷远赴安东省。

文末配发编者按,字字千钧:“新政非纸面文章,通商乃国之命脉,敢有漠视者,虽远必诛!”

这份报纸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全国激起千层浪。

京城茶楼里,茶客们围着报纸争相传阅,啧啧感叹苏昌的雷霆手段。

江南商号内,掌柜们将报纸贴在账房墙上,告诫伙计们莫要再存侥幸之心。

边疆驿站中,往来官员捧着报纸面色凝重,猜测这场风暴恐将席卷全国。

连深宫之中,弘历看着奏报旁附着的《中华日报》,指尖划过“朝廷的刀,从来都不慢,更不会钝”这句,嘴角勾起一抹赞许的弧度,提笔朱批。

“苏昌可堪大用,着新政督察司全员传阅其巡境案例,照此推行。”

此时,新政督察司的数百位督察官已在京城集结完毕,这批官员均是各省遴选的“新政先锋”,有在直隶率先推广暖棚种菜、让百姓冬日吃上鲜菜的知县李嵩,有在江南严查土地兼并、为农户追回田产的通判陈珂,还有在西南边疆耐心调和土司与民众矛盾、顺利推进人口普查的州官赵昂。

他们身着玄色华服,胸前佩戴“新政督察”徽章,神情肃穆,因亲身参与过新政实践,更懂基层症结所在,也更具推进改革的决心与底气。

授命仪式上,弘历钦点新政中实绩卓着、在朝野间颇具威望的反贪局局长田文镜,出任督察司首任司长。

田文镜手持弘历亲颁谕旨,声如洪钟。

“尔等皆是推行新政的佼佼者,深谙改革之艰、民生之重!

此去各地,当以苏昌为楷模,以自身经验为镜鉴,严查敷衍、纠治懒政、力促落实!

凡有阻挠新政者,无论官阶尊卑,皆可密奏直达,无需掣肘!”

谕旨宣读完毕,督察官们分批次奔赴全国各地,一场声势浩大的地方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赴直隶的督察官李嵩,正是此前在保定府下属县推行暖棚技术的知县。

他车驾刚入保定府,便直奔中华公共图书馆工地,此前接到国安局密报,这里的施工进度已滞后两月,知府张启借口“建材短缺”拖延工期。

李嵩未先召见官员,而是换上便服混入工地,凭借过去推行农改时积累的经验,他一眼就看出工匠施工松散、建材堆放混乱的问题根源在于监管缺位。

当即传唤张启前来,面对铁证,张启还想辩解,李嵩直接出示苏昌处置案例的报纸,冷声道。

“粤省三知府的下场就在眼前,你还要重蹈覆辙?”

张启吓得面如土色,当即下令增调工匠、加急施工,承诺十日内补齐进度。

李嵩仍不放心,结合自己过往驻点督导的经验,留下两名属官每日上报施工明细,还制定了“三日一巡查、五日一通报”的机制,才前往下一处督查。

江南地区的督察官陈珂,此前在温州下属县查办土地兼并案时,就摸索出“商户座谈、利益协调”的化解之道。

抵达温州府后,接到商户举报,称当地土地局官员与豪强勾结,低价收购农户土地后高价转租,同时本土商户因洋商挤压生意心生不满,排外情绪渐涨。

陈珂先联合地方反贪局,凭借自己过往查案的经验,快速锁定涉案官员,一举抓获十余人,查抄赃银百万两,随后又组织本土商户与洋商座谈,借鉴自己此前协调农商矛盾的做法,鼓励双方合作建厂,朝廷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与其相互排挤,不如抱团盈利”,陈珂的提议既化解了排外矛盾,又推动了本土工商业升级,温州商户纷纷称赞其办法“接地气、能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