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两极分化的评价(2/2)
威震天则沦为只会咆哮的暴力机器,连征服地球的动机都显得敷衍。
人类角色更成为灾难:约翰·特托罗饰演的西蒙斯探员用夸张肢体语言消解了军事行动的严肃性,而山姆父母在厨房讨论‘儿子有外星朋友’的戏份,则让影片彻底滑向无厘头喜剧。
林对变形金刚的设计堪称‘反工业美学’。
汽车人变形时零件飞溅的轨迹毫无逻辑,更荒谬的是,这些拥有星际航行能力的外星生命体,竟使用二战水平的炮弹作为武器。
当擎天柱变形的卡车车门打开后掉出一堆炮弹壳时,观众不得不怀疑:这究竟是未来战士,还是废品回收站成精?
总之,《变形金刚》是一部用1.5亿美元预算打造的视觉烟花,却在绽放后只留下满地灰烬。
当林让擎天柱说出‘自由是所有感知生命的权利’时,他或许忘了,真正的自由,首先在于摆脱特效的奴役,让故事与角色获得呼吸的空间。”
这些批评的影评不可为不毒辣,即有一些“爱之深,责之切”的情绪,同时还有一些同期竞争对手有意无意的“用力”。
毕竟华纳最赚钱系列的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下周末就要全球公映了。
林枫时时刻刻都相信,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这种评价的撕裂也表现在了各大评分网站上。
在一些专业影评平台评分中,《变形金刚》普遍分数都比较低。
比如在烂番茄专业影评评价中,收录的147篇影评中,只有85篇好评,烂番茄新鲜度:58%!
最关键的批评共识:“视觉效果令人震撼,但人类角色和叙事逻辑的薄弱削弱了机器人战争的史诗感。”
另一个专业影评网站Metacritic中,《变形金刚》的加权平均分:61/100。
其核心评价:“用卡车大小的机器人填补了叙事空洞”, “商业类型片的教科书式范例”。
细分维度中,视觉效果:8.5/10(满分),剧情:4.2/10,导演风格:6.1/10。
不过,在以观众为主的评分平台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IMDb的用户评价分中,短短三天就收到了超30万观众对其评分:8.0/10。
虽然这个分数可能会随着放映的继续而稍微向下掉,但无论如何,不管是评分人数,还是分数,在A级商业大片中也是少有的。
远的不说,就说好评不断的《哈利波特》系列,现在已经上映了4部,第五部在11号也要上映,而它的前四部IMDB最高的评分只有7.7分。
而票房最有影响的现场观众评价调查中,根据eaSre的调查结果,观众综合评级为A。
其中,青少年观众(18 岁以下)满意度达95%,成年观众(25岁以上)为83%。
最受欢迎元素分别是“擎天柱与威震天的终极大战”,91%认可度、“大黄蜂的情感表达”为86%认可度。
eaSre给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分析,专业影评人更关注剧本逻辑,而普通观众被“机械生命体”的视觉奇观征服。
另外就是代际差异。
80后观众将其视为童年情怀的成人化呈现,更加年轻观众则将其视为科幻动作片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