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一篇博客引发的猜想(1/2)
遥想当年,某校友曾因一套服装设计惊艳四方——那件融合东方历史与西方争议符号的时尚大片,堪称“跨文化视觉表达”的典范。
若将此案例纳入《导演视觉语言》课程,必能教会学生:如何用一件衣服引爆舆论,再以一句“无心之失”轻松化解。
此等公关实战技巧,岂是书本里能学到的?
想来北电的教室终究是比《还珠格格》的御花园更魔幻:当年需要寒窗苦读的“小燕子”,如今竟能衔着橄榄枝直飞研究生导师的案头。
莫非咱们导演系的入学考试已进化到“演技派免试通道”?又或是“国民度”终于成了比政治更硬核的录取标准?
当然,我这般言论难免酸腐。
毕竟艺术院校早该“破壁”,毕竟票房号召力约等于学术潜力,毕竟“知名校友”的简历比论文查重率更重要。
只是忽然想起当年同窗们为了一道论述题熬到凌晨三点的黑眼圈,莫名觉得那大概是一种行为艺术:我们演的是《奋斗》,人家演的是《传奇》。
至于导师们将来如何指导论文——是研究《票房与表演艺术的量子纠缠》,还是探讨《明星人设对蒙太奇理论的降维打击》?我倒真想搬个小板凳旁听。
最后温馨提醒学妹:下次交作业若赶不及,不妨试试交一张签名照——说不定能直接换学分。
毕竟,咱们母校的校训或许是:“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源于热搜”。
林枫并没有多说什么,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阻止赵燕子入学,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念头通达。
说了一些自己想说的话,感觉自己心绪平复了一些,便点击发送,关机睡觉!
林枫确实是睡觉了,但是巴黎和国内的时差可是八个小时,此时国内可是九点多,正值上班时间。
林枫的博客一发出去,不到半个小时,就被一群专门守在明星博客“门口”的记者和狗仔们发现了,一时间,网络震动。
由于第二天上午剧组没有拍摄计划,林枫睡到了10点半才起床。
一起床,就看见原本调静音的手机,有几十个未接电话。
有自己老师的,有田老师、崔老师的,有李小萍的,有一些北电同学的,还有新琅相熟记者的,甚至一些没有保存名字的......
林枫自然不可能全部回电话,只是有选择地回了几个,解释了一下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并向老师和田老师说明,自己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对学院的招生制度有任何的想法,后续他们爱咋地就咋地。
应付完这些,林枫继续自己拍摄电影的大业。
林枫有时觉得自己真是闲的,手头上一堆事没做,管这等闲事作甚。
但北电毕竟是自己的母校,有些话真的不说过不了心里那关,也就这样吧。
国内,美亚仑的休息室,陈昆和黄小明等人也在聊这件事。
“昆,你说那家伙想什么来着?”
陈昆瞟了一眼黄小明,没好气道:“怎么?你还有意见了?我早就跟你说了,不要离她太近,你就是不听啊,我就不知道你喜欢她什么?”
“喂喂,讨论正事呢,怎么又扯到我身上。再说了,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