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09章 汤宾尹的养望计划 以德报怨

第209章 汤宾尹的养望计划 以德报怨(1/2)

目录

汤宾尹其实并没有打算太过诘难问罪徐家,就连在徽州时,也没有太针对性地去为难徐兆蕃,也就是故意晾了他们几日而已。

毕竟当年主导策划对付他的是徐家上一代家主徐元太,背后很可能还有东林党的暗中支持。但现在徐元太早已过世,再加上此事又过去了二十多年。所以汤宾尹当年的恨,早已是消散许多。

而且他也势必不能为难一个死人,总不能去刨坟鞭尸。何况说到底,他与徐元太之间也并没有那种害哪家丢了性命的深仇大恨,自然远不至如此。

汤宾尹并非寻常人物,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这点儿肚量还是有的。而且他现在在宣城的名声刚刚得到平反而恢复,若是一回来就着急去报复徐家,也不免显得太难看,有睚眦必报之嫌。做的太过的话,甚至反而有可能让他的名声受损。

对于还想要重新起复的汤宾尹来说,名声对现在的他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其实在号外期报纸上江河写他的那篇文章生效之前,他对于自己有可能还被重新起复,虽然也曾想过,但却一直觉着希望不大。

毕竟在阉党起势做大之前,一直是东林党一家独大,朝中的重要位置几乎全被东林党所掌握,就连首辅叶向高也是东林党人。

现在东风压过西风,阉党独大,东林式微后,汤宾尹同样不认为这帮阉党会起复他这个昔日的宣党党魁。

尽管他当年在位时,与东林党也是敌人,斗的很厉害。但他的政治主张却也跟阉党不同,哪怕阉党中有着许多齐、楚、浙党的旧人,甚至其中也有些投靠了阉党的宣党旧部。

但对这些巴结阉宦的小人,汤宾尹也是看不起的。所以既然政治主张不同,那他若被起复,就很可能是再为阉党竖立一个敌人,而非盟友。为保稳起见,阉党自然不会重新起复他。

但在江河那篇文章发出,并真正生效后,汤宾尹便不再如之前那么想了,而是更多了些盼头。

尤其他知道,眼下薪华报社的分社中,还有一家京城分社。只是因为路途遥远,那个沈练很可能还在路上。但等其赶回京城,把京城分社开办起来,并售卖报纸后,那凭借《薪化月报》的吸引力,也很可能同样在京城大卖。

而等到那时,号外期报纸行销京城后,汤宾尹这个名字便会重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酒楼茶馆中响起。谈论的人多了,便有可能传到皇帝耳中,再次想起他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起复的机会,自是要比之前大的多,便也让汤宾尹在这方面更多了许多盼头与热切。

既然重新起复的机会比原先大了许多,汤宾尹眼下也就更需要注重自己的名声,并且还要趁热打铁地认真经营这个名声,这就是在野而养望。

当他的名气与声望越来越大后,也就越加能得到朝中注意,被重新起复的可能也相应会越来越大。

以前他觉着被起复的希望不大,也就不太在乎这方面,甚至对有生之年还能重新入仕,都有些心灰意冷了。

但现在经过这件事,他起复的希望也相应跟着变大,就让汤宾尹重新充满了活力与热情。

他以前是感觉身体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但最近这几日,却感觉重新焕发了青春与活力,精力也重新注入了身体。

尤其是他在薪华诗会那日,在诗会上结识了徽州名医江应宿,同时也是江河、江流的叔公。

江应宿当时瞧出了他有些未病,故而便他把脉诊治,开了些调理保养的方子。这些时日他按方服药,也是感觉颇有改善。走起路来腰不疼了,气不喘了,也更加有劲了。

那日去登黄山,他也是在山中健步而行,并未有拖后腿。至于回来后着凉生病,那纯粹是个借口。当时陈存之、徐兆蕃等人探望时,他还当面服药,服的其实是江应宿为他调养身体的汤药,并非是治着凉伤风的。

他之前身体每况愈下,其实也跟心情郁结有关。尤其是人年纪越大,便越为思乡,想落叶归根,回归故土。

可他却因为当年宣城的那件事,始终不敢轻易回去。而且他每年也都有暗中遣人回宣城打探过风声,知道当年那事件的影响仍在,许多人都还记着,也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始终认为他是当初的为恶者。

现在江河通过号外期报纸上的那篇文章,终于成功为他平反,并且还是宁国知府、宣城知县及梅、徐等当地大族,一起合力邀请他回归宣城,让他能够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回来,自是郁结块垒全消,解了压在他心头多年的一大心病。

心病一去,更有豁然开朗、郁气全消之感。所以他感觉最近的身体与精力,也是越来越好,甚至有回到壮年之时。

精力重新回来后,以致于他还暗中独自去了趟太白楼,在五楼消费了一回,一逞雄风。

为了经营名声养望,汤宾尹在回到宣城前早已是有了决定,打算对徐家“以德报怨”,完全不去计较当年之事,甚至还要示以怀恩。

此时在码头上,徐家代表徐延应前来的那位族老,便不禁在面对汤宾尹时有羞愧之色,甚至不敢与汤宾尹目光相对,有意避让。

汤宾尹见状后,则是主动上前,只说当年与徐尚书之间,是有些误会,再加上背后又有某些人暗中挑拨,以致让两家生了些积怨,并非徐家之错。

他当众表现的这么大度,徐家这位族老以及徐兆蕃自然是连忙感恩戴德地行礼拜谢。

接下来王公弼与阮尧佐等人,先把汤宾尹与江河等人迎到宣城的驿站下榻休息。

汤家在宣城的祖宅虽然仍在,但因汤宾尹一家早已搬离,却是荒废多年。

不过自从决定要把汤宾尹迎回宣城后,这几日却是由王公弼与阮尧佐牵头,徐、梅等当地的乡绅大族一起合资出力,雇佣了人手正在修葺汤府。

在这其中出大头的,自然是徐家,也算是变相给予汤宾尹的一些补偿。徐延庆尽管拉不局若此,徐延庆却也是不得不屈服,愿意出大头地多掏一些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