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火攻(2/2)
好一派香火鼎盛!
既来之则安之,王远虽不太信神,却也入乡随俗,上前恭敬拜了拜神像。
刚起身,一个小道姑快步走来,双手合十行礼道:“居士有礼了,我家庙祝大人有请。”
王远闻言,不禁来了兴致,便带着护卫跟随道姑而去。
行至一处小院前,被一位年老道士拦下。老道士稽首行礼,缓缓说道:
“我家庙祝只请大人一人入内,这些护卫便留在外边吧。”
王远看着安静的院子,心中生疑。不屑地撇了撇嘴,暗自忖道:装神弄鬼!
旋即扭身,带着众人便要离开,他本就不信神。怎知这院子里有没有埋伏,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去也罢!
他这一走,干脆利落,让门口驻守的两个老道士一时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出一个和蔼可亲的声音:“居士请留步,老身这两个弟子甚是不懂事,大人带着人一块进来吧!”
王远扭头望去,见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
他略作思忖,点了点头,带着众人进了院子。他倒要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众人在院子中的石桌旁停下。
看在庙祝给面子的份上,王远也不好过于为难,便让身边护卫退远些,只留亲信王朝在侧。
“大人请坐!”老妇人伸手相邀,声音平和。
王远也不客气,径直坐下,神色淡漠地看着老妇人。
他心里清楚,出家人大多隐居避世,若非贪慕权势的方士,一般不与官府中人往来。
这庙祝如此客气,还特意相请,要么是有所求,要么便是动了凡心。
“庙祝请我过来,所为何事?”王远见老妇人半晌不说话,没了耐心,直接发问。
老妇人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说道:“老身昨日受妈祖娘娘托梦,得知大人今日会来妈祖庙,故而特意派小童前去等候。
如今冒昧请大人过来,实有一物相赠、一事告知、一事相求。”
呵,好熟悉的话!
“哦,既然妈祖娘娘事先告知你本官要来,那可知本官所为何来?”王远神色冷淡,出言考较。
老妇人并不作答,只是将石桌上原本就放着的木盒,轻轻推向王远,示意他打开。
王朝熟练地上前,打开木盒,放在王远面前。
只见盒中是一本古朴的书籍,上书十二个字:《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
老妇人见状,缓缓开口介绍:“大人,此乃明初所传的《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原本,承载着妈祖娘娘的救苦妙法,历来护佑航海之人。
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出航前,船队都会举行隆重仪式,诵读此经。遇到风浪时,船员齐心念诵,便能化险为夷。”
“这是何意?”王远心下已有猜测,却仍看向老妇人,神色冷峻。
“大人,这便是老身所说的一物相赠,此经书便赠予大人了!”
王远霍然起身。
如此珍贵的经书,应是道观或寺庙的镇观之宝,如今竟要送人?
随后他又缓缓坐下,仔细端详老妇人的神情,只见老妇人满脸皱纹,神色平静淡然,让人瞧不出丝毫破绽。
他压下心中疑惑,再次问道:“为何?”
“老身方才便说,还有一事告知,一事相求!”老妇人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道。
王远点了点头,沉声道:“那庙祝请讲!本官若能做到,绝不推诿!”
“五载安澜舟顺水,六年逆浪困途长。
熬磨历尽风云起,掣肘全无愿必偿。”
老妇人突然念出这句诗。
王远先是皱眉,待听清诗的内容,顿时精神一振。
今年是嘉靖四十一年,五年后恰是嘉靖驾崩之时,而隆庆帝在位恰好六年。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这庙祝真有些神通?
不过,不管怎样,最后两句结果倒是不错,看来自己未来可期。
“这应是告知的那一事吧,最后的一事相求又是什么?”王远问道。
老妇人看了他一眼,并未直接提出请求,而是缓缓问道:“大人可否告知,日后若有机会,是否会开放海禁?就如成祖爷那般。”
“会!所以你的请求是,开放海禁后,要将妈祖庙修建到所有港口?”王远若有所思地问道。
他想着:妈祖是海上神仙,这应是最大的可能。毕竟道教其他神仙,管海上之事的可不多,总不能让人都去拜四海龙王吧。
谁知,老妇人却摇了摇头:“是否祭拜,如何祭拜,自有个人的考量。妈祖并不强求每个出海之人都来祭拜。”
王远闻言,不禁多看了老妇人一眼,心想:哪有神仙不要香火,哪有寺庙不要香火钱的?
“哦,那庙祝所求究竟何事?”
“老身只求大人赐下一副墨宝!前些日子大殿翻新,老身瞧见大殿门前的对联不甚合适。”
王远看了一眼盒子中的经书,心想:人家有意交好,何必拒绝?
更何况送了这么珍贵的宝物,送到嘉靖帝那,自己肯定长脸,说不定回去后还能再升升职。
“好,请庙祝送来纸笔!”王远神色平静,点头应允。
这庙祝似早有准备,轻轻拍了拍手,院外便走进来之前那个道姑,手中端着一个托盘。
王远一看,不禁暗暗咋舌。
只见笔是诸葛笔,墨是君房墨,纸是谢公笺,砚是从星砚,皆是世间难得的珍品。
他不禁感叹,自己收藏虽不少,却也没有这般好物,还是起家时间太短,好东西难以到手。
王远稍作思量,想起后世参观妈祖庙时看到的对联,大笔一挥,写道:
【海不扬波,稳渡星槎道迩;
民皆乐业,遍歌母德恩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