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创业之路第一步(1/2)
事实上,抛开这段动荡不提,众诚本身的根基依然厚实。
技术底子仍在,德国引进的锻造线依旧精密,订单虽不如前,但现金流健康,并无沉重债务。
在懂行的人眼里,它仍是一块渗着油的肥肉。
江州不少老板都盯着,却都默契地压着价,想等这对母子撑不住时捡个漏。
陈志这次不想等,也不想捡漏。
捡漏这事,本身就是在任何人不看好,而我独具慧眼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像众城这样优质的资产,仨猫瞪着六只眼全都在那垂涎三尺呢,怎么可能被捡漏!
他愿意出一个让李静梅母子无法拒绝的高价,快刀斩乱麻,把公司买过来。
陈志看中众诚,不仅仅因为它本身是块优质资产,主要是因为它手里握着“江州奋进汽车制造集团”8%的股份。
这份当年看似不起眼的投资,如今成了埋藏在众诚体内最珍贵的宝藏。
奋进汽车,是个老牌子了,主要生产中轻型货运卡车,巅峰时期在周边几个省卖得不错。
但这些年管理僵化,产品换代慢,新能源浪潮下又没及时转型,效益一路下滑,现在也就是勉强维持,估值缩水到了二三十个亿。
陈志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他早已委托乔小七暗中行动,从市场上和一些小股东手里,悄悄收购了奋进汽车大约5%的散股。
只要他成功拿下众诚精密,就能一举获得奋进汽车8%的股权。
加上自己暗地里吸纳的5%,持股比例将跃升至13%。
这个数字,单独看并不起眼。
但根据他掌握的情报,奋进汽车股权极其分散,最大的单个股东持股也没有超过12%。
届时,他将不再是普通的投资人,而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在资本的游戏里,有时候不需要绝对多数的股份,只需要比任何人都多,再加上一些运作手腕,就足以撬动整个公司的权柄。
他看中的,正是这看似微弱、实则决定性的相对控制权。
13%的持股量,足以让他跻身主要股东行列,在董事会里拥有重要话语权。
甚至通过联合其他小股东,实现相对控股。
这就是他谋划的,用五六亿的资金,撬动一个二三十亿资产的整车制造平台。
一旦掌控了奋进汽车,他就能在董事会上通过表决,把县城的捷路达公司整体迁到江州,与奋进汽车合并。
江州是省里有名的汽车产业基地,供应链齐全,技术工人好招,物流也方便,能极大降低生产成本,发挥协同效应。
捷路达的加入,会让自己手里的奋进股份进一步提升,从而让自己对奋进汽车的掌控更加稳固。
那么,捷路达搬迁后,县城这摊子怎么办?
这块地和厂房不能闲置,而且,捷路达也不可能就这么拍拍屁股就走了。
虽然现在的县领导班子在去年官场地震中换得差不多了,但是捷路达毕竟还有县城投的一定股份。
尧天集团能决策改行,但绝对不可能擅自决策企业拍屁股走人。
毕竟捷路达可是县里为数不多的利税大户。
陈志已经有了新想法:依托本地的一些资源,转型做小型农用无人机的研发和组装。
这玩意儿技术门槛不算顶天,但沾点“高科技”的边,符合政策导向,市场也在慢慢起来。
不需要他多操心,找个靠谱的经理人打理,能平稳运营、自负盈亏,给县里一个交待就行。
只不过,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该好好“帮帮”聂天,让他赶紧拉来夏泽燃气那个大冤种,接盘舜日集团这个“优质资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