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后世论坛(一)(2/2)
他又艰难地转向一旁泪眼婆娑的皇后,“宁儿……好好的……辅佐……好……昭儿……”
思宁泣不成声,头上的简单绒花微微颤抖,她只能用力点头,紧紧回握皇帝越发枯瘦的手。
唐昭跪在榻前,眼眶通红,声音哽咽却坚定:“父皇……儿臣必不负所托!必让大理江山永固,百姓安居!”
皇帝又转头看了看另外也跪着,眼眶通红,眼泪流个不停的两女一儿,三个疼爱的儿女,艰难的叮嘱了他们一句话。
是夜,皇帝驾崩的钟声敲响,沉重悠长,回荡在洛安城上空。举国同悲。
太子唐昭灵前即位,尊母后思宁为皇太后。
新帝登基,改元景元,是为景元帝。
新朝伊始,政务千头万绪。
太子唐昭展现出了与其监国时一脉相承的沉稳与干练,迅速稳定了朝局。
他每日召见重臣,批阅奏章至深夜,将先帝丧事的悲痛化为治理国家的动力。
而思宁这位太后,在协助儿子平稳过渡后,一如前几世那般,并未留恋权力。
在先帝七七之日后的一日清晨,皇帝照例来她太安宫请安时,她主动提起了后宫事务。
“昭儿,如今朝局已定,你父皇丧仪也已完毕,后宫之事,我也该放手了。”
思宁语气平和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倦意,手中捻着一串沉香木十八子。
唐昭正在用茶,闻言有些意外,放下茶盏:“母后何出此言?有母后坐镇后宫,儿子方能安心前朝。”
思宁轻轻摇头,露出一抹看透世事的微笑:“你已是一国之君,后宫是你的后宫,理应由你的妃嫔掌管。
母后老了,也该享享清福。何况……”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带着真实的伤感。
“你父皇走了,这宫里处处是他的影子,母后心里……终究是难受。”
提到父皇,唐昭神色也是一黯,他理解母亲的心情。
“那母后的意思是?”
“按祖制,后宫事务繁杂,六宫二十四司,本该都是皇后管的。但你如今后位空悬,可从高位妃嫔中择选稳重者协理。
如果怕一家独大,那就几个人一起掌管后宫,将六宫二十四司分给她们管。”
思宁建议道。
唐昭沉吟片刻,点头:“母后思虑周全。
儿子觉得,德妃韦氏,瑾妃王氏,还有周昭容,宋昭媛四人入宫日久,也是儿子后院份位最高者,可令四人共同协理。”
思宁看了儿子一眼,却并未多言,只道:“皇帝既有人选,那便依皇帝的意思。我也好落得清闲。”
卸下重担的太后思宁,并未在宫中沉湎于悲伤。
她以为先帝祈福、为万民求丰登为名,移居至洛安城郊外南山的皇家别苑清晖园,一头扎进了农事研究之中。
为了赚取功德,她本就对稼穑之事有些兴趣,至今宫外开辟的庄子,依旧在试种新作物,研究新作物等等。
她今生虽然不曾亲自侍弄过,但前几世还是有亲自侍弄过的。
如今有了大把时间和资源,更是全心投入。
“太后娘娘,这是岭南新进献的稻种,据说耐旱性极佳。”
负责农事的老太监恭敬地呈上一个锦袋。
思宁接过,仔细察看稻粒的成色,对身旁侍立的女官道:“取笔墨来,我要详细记录这些稻种的特性。
吩咐下去,在东坡划出三块田,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试种。”
随即又召来精通农学的老吏和富有经验的老农,在清晖园开辟了近百亩试验田。
几年间,她引入了外形奇特的落花生,并成功摸索出榨取油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