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文人谋纸上谈兵(2/2)
但范希文言语中的善意和希冀,他们能感受到。
“大人说得对,我等虽然残了,还有些许本事,看家护院,寻常人休想讨到便宜!”
祝五独臂用力放在桌上,只发出蚊蝇般的响声。
“我信。但你们要做的事不是看家护院,而是替我打熬他们。”
范希文下巴一抬,所指之处是新招的员工们,一个个瘦得跟葡萄干一样。
“他们也值得打熬?”
祝五用行伍的标准去看,自然一个也入不得眼。
“我要的不是兵,是有能力自保一二的员工,或者说民兵。”
“民兵?”
兵痞们念叨了一句,陷入思考。
或许和乡兵一样?但在这混乱的北地,似乎没什么用。
就像郭药师那所谓的三十万大军,要真遇到战事,还不是只有五万人堪用。
“我明白,定不让大人失望。”
“以后莫叫大人,叫我老板,我是商人。”
范希文不喜欢被人叫其他称谓,唯有老板最接地气,也最符合他的心理期待。
功名是多数人的追求,象征着阶级攀升和个人能力。
范希文的诡异要求,虽然对普通人而言难以接受,却能得焉三等人的好感。
“老板,我焉三敬您一碗。”
说好不喝酒的他径直干了一碗,表情纠结。
其余兵痞也同样喝了一碗。
对于吃酒的人而言,这是最高礼节。
赵构对这些辽国兵卒的脾性不感兴趣,但对辽国旧事比较上心。
“听说以前辽国不把汉人当人?”
焉三陷入回忆,眼神飘忽。
“其实也不是,辽国汉人不少,自然有强有弱,强的自去做了大官,弱的只能当牛马。”
“那金人呢?”
焉三冷哼。
“禽兽而已!听说他们也读圣贤书,不过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每陷一城,皆俘国民,兵卒肆掠城内,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焉三打了一个冷颤。
他见过太多惨死的平民,见过太多禽兽行径。
除了吃人,金兵没有不干的坏事。
“为何与我所知大相径庭。”
“赵老板听到的是什么样?”
“金人有礼有节,一言九鼎。”
兵痞们发出大笑,祝五卷起的袖子都抖得掉了出来。
“老板,可听过鬼穿人皮吗?”
凉风吹过。
祝五的四字恐怖故事简短有力,让人闻言惊骇。
范希文常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赵构相信,这些兵痞有足够的资格对金军进行评价。
按理讲,兵卒们都知道的事,不可能传不到朝堂大员们的耳中。
为何现下朝廷对金国的态度几乎一致,仅将其看作盟友?
赵构想不明白,饮鸩止渴、养虎为患的行为,士大夫们不应该不懂。
“你忘了那个被降罪的马大人了?”
范希文看懂了赵构的疑惑,出言提醒。
“马植?李良嗣?”
这位辽国降臣是一位典型,恰恰反映出大宋朝廷的谋划。
联合金国的计策是马植提出的,宋廷大喜;接纳张觉是宋廷主张的抑制金国的策略,马植反对,因而获贬。
由此可见,大宋的诸公,并非是尸位素餐之辈,不过文人谋略,多少有些纸上谈兵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