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行路难(2/2)
“总裁先生,李长官,你们是不知道。”
“前一段日子,我和郭在泰西各国周旋,那可真是处处碰壁,受尽了白眼!”
“我们拿着西王府——那时还没改名叫夏府——的官方文书,去巴黎、伦敦、维也纳,求见那些国家外交部门的主管官员。”
“可那些接待的人员,一听我们是‘西王府’来的,眼神立刻就变了。”
“客气一点的,推说大臣日程已满,无暇接见;不客气的,简直像驱赶苍蝇一样,直接挥手让我们离开。”
“那种场面,一次两次尚可忍受,次数多了,真是让人既尴尬,又憋着一股无名火!”
萧云骧与李竹青对视一眼,彼此心下已然明了。
在船坚炮利、正值殖民扩张顶峰的泰西列强眼中,即便是正统的旧朝,也不过是待宰的肥羊。
何况当时偏居华夏腹地、声名不显的西王府?
不受重视,甚至遭到轻蔑,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克里斯摊开双手,耸了耸肩,做了一个典型的西式无奈姿势,
“只能一边安顿好我们送出去的留学生,让他们安心进学堂读书;”
“另一边,到处搜集各种政治、军事、科技情报,千方百计采购能买到的报纸、书籍、期刊、机械样品和图纸。”
“同时,也尽力招募一些愿意来东方冒险的技术人员,或是些时运不济的工程师。”
“凑够一船,就赶紧发回来一批。”
“效率低,成本高。但在当时,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
萧云骧缓缓点头,表示完全理解。
如今,军情局下属的外情司人员,经由商船往返泰西诸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流程。
西去之时,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护送选拔出来的留学生,传递总部的指令,并携带必要的经费汇票。
例如,上次不列滇远征军,在岭南遭遇惨败的详细战报与被俘人员名单。
便是由他们复制多份,分别递交给了不列滇在野的保守党报纸编辑,
以及泰西各国的报社与外交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而东归之时,他们则负责将欧洲搜集到的情报、书籍、报纸、招募的技术人员,
以及购得的小型车床、科学仪器、武器样本,安全地运送回来。
其运作模式,正与之前顾闻舟所执行的任务如出一辙。
“至于普国人,”克里斯话锋一转,语气里带上了明显的不满,
“他们前期的态度,最是让人气闷!”
“自从那个奥托,拿到了我们提供的炼钢全套技术资料,回到柏林后,态度就变得暧昧起来。”
“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
“一会儿说‘国内技术人才,调配需要时间’,一会儿又说‘官僚机构的审批流程,冗长繁琐’。”
“对于协议中白纸黑字写明的,后续派遣技术人员、提供工业设备等关键条款,他们的态度,消极得令人失望!”
---------------------------------------------------------------------------------------------------------------
(注:晚上还有一章,请大家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