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俘虏中的发现(1/2)
司隶校尉府。
府门上的鎏金大字还算气派,只是边角已经起皮,透着一股子落魄。
陆恒翻身下马,看也没看那块招牌,径直迈过高高的门槛。
一股混杂着霉味与腐朽气息的怪味扑面而来。
偌大的庭院里,东倒西歪地扔着倾覆的香炉,被撕成碎片的绢布屏风,还有几具早已僵硬发臭的死老鼠。廊柱上,刀砍斧凿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在黄巾军围城时,这里没少被溃兵和乱民“光顾”。
跟在身后的典韦当即就黑了脸,连声抱怨:“主公,这鬼地方也能办公?俺看比乡下的茅厕好不到哪去!”
他嫌恶地踢开脚边一个破了口的瓦罐,瓦罐滚出老远,发出一阵刺耳的响动。
“前任那位校尉大人,怕不是属耗子的,一有风吹草动,溜得比谁都快。”
陆恒没理会他的抱怨,信步走到主堂前,用手指在满是灰尘的门板上轻轻一划,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
他回过头,脸上没什么表情:“他跑了,我们才能站在这里。这地方虽然破了点,但名头没破。”
“司隶校尉,纠察百官,监视司隶。从今天起,整个洛阳城里,那些达官显贵们的脖子上,就悬了一把咱们云中军的刀。”
陆恒的声音不高,却让身后的将士们心头一热。
没错,府邸破败算什么?他们要的是这个名头,是这份权柄!
“典韦。”陆恒吩咐道。
“末将在!”典韦立刻挺直了腰板。
“给你半个时辰,把这里收拾干净。”陆恒的目光扫过院中的狼藉,“另外,把我们的旗,插满这里。”
“得嘞!”
典韦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刚才的嫌弃一扫而空。他转身冲着身后的亲卫们一挥手,嗓门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
“都听到了没!动手!把这破烂地方给老子清出来!碍眼的玩意儿全都扔出去!”
云中军的士兵们轰然应诺,行动起来。
他们可不是什么打扫庭院的仆役,所谓的“收拾”,简单粗暴到了极点。
破桌子烂椅子,直接一脚踹碎了扔到院外。残破的屏风、发霉的竹简,连同地上的杂草垃圾,被亲卫们用长戟当成扫帚,三下五除二就扫成一堆。
不过一刻钟的工夫,原本颓败破落的院子就被清出了一大片空地。
紧接着,一面面云中军大旗被竖了起来。
旗杆深深砸进青石板的缝隙里,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从府门口到主堂前,从院墙到影壁后,一面,两面,十面,百面……
府内大堂,被临时改成了审讯室。
数百名在洛阳城外被俘的黄巾军头目,被分批押了进来。
“主公,战后事宜繁杂,清点伤亡,安抚士卒,都需要时间。”
郭嘉坐在下首,手里捧着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俘虏的名单。
“不过,这些黄巾头目,倒是可以先审一审。他们既然能当上头目,总比那些普通流民知道得多些。或许,能挖出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陆恒点了点头。
他也正有此意。
马元义虽然跑了,但黄巾军内部的组织架构、兵力部署,甚至他们背后是否还有其他支持者,这些都是他迫切想要弄清楚的。
“下一个!”
随着堂外亲卫的一声吆喝,一个身材干瘦,穿着破烂皮甲的汉子被推了进来。
他一进门就“扑通”跪下,磕头如捣蒜。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小的……小的是被裹挟的,家里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孩童,都是被逼的啊!”
陆恒还没开口,这人就把家底都给交代了。
郭嘉在一旁看得直摇头,他随口问了几个关于黄巾军内部调动和粮草来源的问题,那人一问三不知,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求饶的话。
“拖下去。”
陆恒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一连审了十几个,结果大同小异。
这些人,大多是活不下去的农民,被黄巾军裹挟着,稀里糊涂就成了一方小头目。他们对黄巾军高层的决策一无所知,脑子里除了抢粮抢钱,再无其他。
堂内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关羽站在陆恒身后,抚着长髯的手都停了,显然也觉得索然无味。
“奉孝,看来你是高估他们了。”陆恒端起茶杯,发现茶水已经凉了。
郭嘉却不以为意,用笔在竹简上划掉几个名字,笑道:“主公莫急,沙里淘金,本就是个水磨工夫。总会有那么一两条大鱼的。”
正说着,又一个俘虏被押了上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