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蒸汽大明(1/2)
洪武二十四年乞巧节,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龙江宝船厂与皇家研究所共同研究的蒸汽船就此诞生。
今天也算是蒸汽船正式下水试航的日子。龙江宝船厂外的江面上吹拂着清风,停泊着一艘大家从未见过的怪船。
这艘船已经停了三天了,还是引来了不少人的好奇。至于为什么不在三天前就试船,自然是大明朝最尊贵的神棍朱允炆算的吉日是乞巧节在这一天。
汽笛声还是让围观的不少百姓吓了一跳,当看见船上没有船夫划桨,却在快速行驶时,众人不禁尖叫出声来。
“我滴个乖乖来,这船怎么跑的恁快,今天也没有风啊!”
第二天的邸报还有各路小报上,龙江宝船厂试蒸汽船的事情就登上了大明朝的热搜。
洪武二十四年七月初七,上携皇太子标、皇太孙雄英,幸龙江宝船厂,观新造火龙船试水。
是日也,天朗气清,江波不兴。厂外巨舶巍然,形若卧蛟,通体铁木合铸,首嵌狻猊铜首,双目赤金,口衔玄珠。舷侧无橹无帆,唯见二炉矗立,炭火炽燃,黑烟冲霄,白汽喷薄如龙吐雾。
巳时三刻,上亲持火把,点燃炉膛。但闻汽笛骤鸣,声震十里,江鱼惊跃,岸民掩耳。铁轮轧轧转动,浪涌如雪,船身逆流而上,迅若奔马。两岸观者如堵,贩夫走卒、耆老妇孺,皆瞠目结舌,或伏地叩首,或奔走呼号。
皇太孙雄英之子朱文弘稚声问曰:“祖父,此船不借风力,何以自行?“上抚其首笑答:“此乃工部巧思,以水火之力代天工。他日征北运漕,可省民夫百万。“太子标进言:“若广造此船,则江南米粟三日可达燕京。“上颔首称善。
忽有老儒跪泣:“臣少读《墨子》,见载'木鸢飞天',今观圣朝火龙破浪,方知古人不我欺也!“工部尚书沈溍奏:“此船逆水时速三十里,耗煤仅二百斤,较漕船省力十倍。“上大悦,赐名“洪武火龙舟“,敕宝船厂密造百艘。
申时,船返码头。岸畔小儿犹追逐嬉戏,掷石竞速,而白汽已散入暮云。是夜,金陵万户穿针乞巧,皆传江上神迹。
……
一个月后,皇帝朱元璋召集各路藩王来应天议事。
奉天殿一侧的暖阁里,藩王们站在一侧,等待着皇帝朱元璋的到来。
皇帝朱元璋与朱雄英一起走进了暖阁,朱元璋看了看已经到齐的藩王们道,“自己搬个凳子都坐下吧!”
“这次叫你们来是为了一件事!”皇帝朱元璋看向朱雄英道,“告诉他们是什么事!”
“是为了海外封疆的事情!”朱雄英道,“大父全权委托我来给叔叔们讲一下海外封疆的具体计划!”
早就得到消息的齐王心中欣喜不已,自己的大侄子果然没有骗自己,然后学着其他兄长,发出了略微惊讶的表情。
实际上,朱雄英告诉了每一个藩王,而且都说只告诉了他们一个人!
“如果朝廷继续供养藩王,那么将来对于藩王的供养将是一大笔支出,所以要么藩王们不能多生孩子,要么就要选择了另一条出路。”
“很显然,不让别人生孩子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就需要实施出海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