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薅大师指挥的羊毛(2/2)
“哒-哒-哒——咚”
“这里是命运在敲门。”
贝多芬的交响曲众多,但是主题大多是描绘穿越黑暗奔向光明。
《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不例外。
这部作品可以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节。
粗暴、猛烈的“哒-哒-哒——咚!”,昭示着厄运的突然降临。
随后是命运始终不散的重压,以及副主题时而被重压打断的对美好的向往。
第二章节。
旋律不再激烈,转为舒缓、深沉。
时而深邃、时而爆发,是劫后余生的沉思与重整旗鼓。
第三章节。
色彩回归阴暗。
诡谲、不安是命运再次发出威胁。
随后音乐的流畅、奔放、疾驰是大胆的突围和力量的奔发。
最后的音量降低是在漫长的黑夜中等待黎明。
第四章节。
胜利的凯歌。
以最强的力度、最完整的管乐编制,包括象征革命性的长号,辉煌奏响。
音乐气势磅礴、节奏铿锵有力,最终在排山倒海的狂喜中结束。
维克托的笔尖同时框住双簧管和单簧管的谱线:
“当整个弦乐群以最强的力度和命运搏斗时,这里双簧管正重复着一个看似朴素的语句。”
“这不是装饰。”
维克托笔尖敲了敲那个音符,发出笃笃声,
“它是人类在命运重压下,一声清晰而悲悯的叹息。”
“你要听到它。”
“弦乐的强奏,必须包含着对这声叹息的理解。”
顾安眼睛一眨不眨地听着,脑海里回想起这个地方的音乐,原本平面的谱瞬间有了立体感。
“我们继续。”
维克托的笔尖继续移动,落在中低音弦乐和管乐交锋的网格上,
“注意这里。”
“命运动机被分解、重组,在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切分音型中挣扎。”
“与此同时,”
“巴松管和圆号则提供了阴暗的底色。”
“约书亚,”
“如果你未来要演绎类似具有交响思维的作品,你的渐强和加速必须是感受到这种内部撕扯后的必然爆发。”
他动作停下来,
“那么,下一个连接点?”
顾安仔细看着总谱,犹豫地指向一处。
那是一段大提琴和中音提琴奏出的、缓慢而坚韧的上升旋律。
“不错。”
维克托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最后的胜利之所以璀璨辉煌,正是因为在之前的黑暗中,这些微弱却持久的坚持从未放弃。”
“类似地。”
“一些独奏家的华彩乐段之所以光芒万丈,正是因为他懂得并承载了之前所有乐章的挣扎与积累。”
“他的荣耀,是替整个音乐叙事做出总结性宣言。”
顾安深吸一口气。
再次低头看向总谱。
这次,他看得更分明了。
在小提琴之外,他看见了无数与之交叉、并行的支线。
木管的哀鸣与质疑、铜管的号角与审判,弦乐的血肉和抗争……这些是结构本身。
“约书亚,”
“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学习总谱的原因。”
“当你站在独奏席上,你的手中只拿着小提琴,但是你的心里要装着整个乐团。”
“独奏不是孤独的炫技。”
“独奏家是引领者,是编织者,是整个宏大叙事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PS:
小提琴独奏不是一个人演奏,而是以独奏家为核心,与大型乐团合作的协作曲形式。
只是在这个集体协作中,独奏家会是最耀眼的那一个,绝对的中心。
当然有时候也会是小提琴+钢琴伴奏的小型作品。
但是独奏家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和乐团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