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烽火淞沪 > 第317章 更换徽章

第317章 更换徽章(1/2)

目录

陈哲在高雄港又停留了整整两天,这两天里他让船员们仔细检查了每一艘船只的装备和物资情况,确保一切都准备就绪。

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所有人员都井然有序地登上了船。

20 条炮舰、5 条坦克登陆舰和 4 条辅助船整齐地排列在港口,它们降下了青天白日旗,取而代之的是永乐通宝旗。

这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和自由。

他们纷纷摘下了帽徽,正式宣告脱离中华民国,从此不再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员。

蒋纬国站在码头,带领着留下的 5200 名士兵,默默地送别着陈哲和他的船队。

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但他知道这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永乐国的舰队原本计划在香港停靠,补充给养和让士兵们稍作休整。

然而,当他们抵达香港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驻扎在香港的英军突然改变了态度,不再允许永乐国的军舰进港。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陈哲迅速做出决策。

他意识到继续在香港停留已经不可能,于是决定改变计划,直接返回永乐岛进行休整。

这次带回来的 2000 名特战第一师的官兵,他们的家人都居住在岛上。

这些官兵们在外征战多年,陈哲这次接他们回到岛上,也是为了让他们与家人团聚,享受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官兵都选择留在岛上。

其中一部分人可以申请退役前往香港做工,以赚取额外的收入。

回到永乐岛的陈哲,心中有着一个重要的计划——修建环岛公路。

这条公路不仅能够方便岛上居民的出行,也有助于加强永乐岛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带回的皮卡被合理分配给各个部门,用于日常的工作和运输。

而那80辆半履带装甲车,则被整齐地停放在车库里。

这些强大的武器装备,虽然暂时没有用武之地,但它们的存在无疑给永乐岛增添了一份保障。

永乐岛上的居民们对于居住环境有着独特的喜好,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钟情于竹屋和木屋。

这些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仅能够与岛上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还能给人带来一种质朴而温馨的感觉。

相比之下,建造砖房的人则相对较少。

毕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岛屿上,竹屋和木屋已经足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陈哲作为一个富有创意和远见的人,他注意到了这一点,决定不干涉他们的选择。

他联系了香港的怡丽洋行,订购了一批铜帽徽。

这些帽徽的图案设计简洁明了,仅仅采用了“永乐”这两个中文汉字,形状则与国军的帽徽颇为相似。

这样的设计既方便又省心,现有的部队不需要更换他们现有的军装,只需佩戴上新的帽徽即可。

与此同时,陈哲还在积极推动岛上的经济建设。

为了满足岛上居民的渔业需求,陈哲还从福建沿海购买了 100 条渔船,并将它们以贷款的形式卖给了退伍官兵。

由于上海的造船厂已经给了老蒋,从那里购买船只并运回来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成本过高,并不划算。

而香港的渔船价格又相对昂贵,自己建造的话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破坏环境。

综合考虑之后,陈哲认为购买福建的渔船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大型渔船的话,他完全可以通过向美国或者日本购买来获得,毕竟这两个国家在渔业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而对于小型的木制渔船,由于它们主要是供家庭使用,所以不需要太过复杂和精致的设计,简单实用即可。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这 100 条渔船以及前期购买的渔船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了。

大家捕捞到的鱼虾可以在港口直接售卖,除了加工厂会进行收购之外,还有许多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也会在永乐岛收购这些新鲜的海产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