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从黄埔开始 > 第290章 伪满洲国(二)

第290章 伪满洲国(二)(2/2)

目录

\"执政?\"溥仪猛地站起身,声音发颤的说道,\"土肥原先生明明承诺的是恢复大清帝国!\"

板垣征四郎毫无波澜地继续说道:\"领土范围包括满洲和蒙古地区。首都设在新京(长春)。\"

\"朕要的是整个大清江山!是皇帝的名号!\"溥仪激动得脸色发白。

板垣征四郎终于抬眼看他,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的说道:“陛下,您要明白现在的局势。关东军需要的是一个现代国家,不是封建王朝的复辟。”

“你们这是背信弃义!”溥仪几乎是吼出来的。

板垣征四郎微微前倾身子,压低声音威胁的说道:“陛下,您应该庆幸还能成为执政。要知道,在东京的御前会议上,有人建议直接对满洲实行军事管制。”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溥仪头上。溥仪踉跄后退,跌坐在椅子上。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处境,他不是复辟的君主,而是被精心挑选的傀儡,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

板垣征四郎留下最后通牒,转身时军刀碰响门框,“希望您能以'国家大局'为重。”、

日军攻占锦州之后·,很快便在东北将溥仪推了出来,吉林省军政长官熙洽主动投降,日军在9月19日占领长春后,于9月25日“和平”进入吉林省城吉林市,迅速控制了吉林省大部。

在完成对东北的军事占领并成功挟持溥仪之后,日本关东军开始紧锣密鼓地导演一出建立“独立国家”的政治骗局,企图为其侵略行径披上“合法”外衣。

1932年3月1日,由日本关东军及其精心挑选的汉奸组成的“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其主子的意旨,发表了所谓的《建国宣言》,公然宣布脱离中国而“独立”,成立“满洲国”。这出丑剧的序幕由此拉开。

1932年3月9日,这出戏在长春(被日本改名为“新京”)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在被严密控制的氛围中,溥仪身着西装,而非龙袍,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正式就任“满洲国”执政。这一天,通常被视为这个伪政权在形式上正式成立的日子。对溥仪而言,这并非他梦想的“复辟大清”,而是一个“执政”头衔的屈辱开端;对日本而言,这标志着其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找到了一个看似“名正言顺”的代理人。

为了进一步欺骗国际社会,强化殖民统治,并最终满足溥仪对“皇帝”名号的虚荣心以更好地利用他,日本在两年后再次导演了一出“改制”闹剧。

1934年3月1日,“满洲国”被改名为“满洲帝国”。溥仪在长春郊外的杏花村(仿照清代登基典礼的场所)祭天,随后身着光绪皇帝曾穿过的龙袍(仅用于祭祀环节)和特制的陆军大元帅正装,登基为“皇帝”,年号为“康德”。然而,这看似风光的“帝国”和“皇帝”称号,丝毫未能改变其傀儡政权的本质。溥仪的一切权力依然来源于关东军,他仅仅是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一个更显华丽的摆设而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