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分化瓦解(2/2)
鲍季平的政治攻势,如同一把无形的匕首,精准地刺入了郑、陈两国最脆弱的政治神经。
军事上的压力与政治上的离间双管齐下,使得困守无名谷外的郑军和宛丘城内的陈军,尚未在战场上彻底崩溃,其内部的团结和战斗意志,却已先一步出现了裂痕。
就在郑、陈两国因鲍季平的离间之计而内部动摇,前线将士士气受挫之际,北方的晋国主力,并未因陉城失守和盟友受困而停下干涉燕国的脚步。
与陈、郑的窘境不同,原本应该南下的晋国,转而决心干预燕国内政,晋国国力雄厚,军力强盛。此番伐燕,晋公虽未亲征,但授权智、赵、韩三位实力最强的东部封臣,各领本部精兵,分三路向燕国西部压来。
中路:智氏
由智氏家主智渊统率,是为晋军主力。兵力约四万,装备最为精良,携大量攻城器械,智渊用兵沉稳,讲究以势压人,其部推进虽不快,但步步为营,军容严整,给人以极大的压迫感。
左路:赵氏
由赵氏世子赵无恤统领,兵力约两万五千。赵卒多来自北地,剽悍善战,尤擅山地奔袭。
赵无恤年轻气盛,用兵灵活诡谲,他并未直接攻击燕军主要据点,而是沿着太行山麓向东穿插渗透,试图寻找燕军防线的薄弱环节,或切断燕军各据点之间的联系,兵锋直指常山。
右路:韩氏
由韩氏家主韩虔统领,兵力约两万。韩军以强弩闻名天下,结寨防守能力极强。韩虔用兵谨慎,其部沿水路南下,目标是燕国西部要冲——阳泉,意在与中路军形成犄角之势,互为呼应。
晋国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旌旗遮天蔽日,马蹄声震动原野,摆出了一副泰山压顶、正面决战的姿态。
晋军主力大举压境的消息,如同北地卷来的寒潮,迅速传遍了燕国西部。
燕国朝野震动。
燕国公子尚,如今的燕王紧急召集群臣议事。面对来势汹汹的晋国三路大军,燕国朝堂上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
“晋军势大,智、赵、韩三家精锐尽出,我军连年与山戎、东胡、箕子朝鲜作战,损耗颇大,西部防线恐难持久支撑啊!”一位老臣忧心忡忡。
“郑、陈已被牵制,如今晋军全力东出,同样是姬姓诸侯,我燕国还怕他晋国不成?”有人提出了关键问题。
燕公看着场上局势,也没指望这些老旧的封官谈出个什么,于是直接下达王令,决定擢升曾经的公子府供奉乐羿为将,并执行其策略:依托西部太行山险及城邑要塞,层层阻击,迟滞消耗晋军,同时向燕国盟友——齐国求援,并动员国内所有可战之兵,准备与晋军进行一场决定国运的会战。
燕军的部署也随之展开:
· 中路:由大将军乐羿亲自坐镇燕国西部重镇——涿邑,这里是抵挡智氏兵锋的关键,也是整个西部防线的支点。乐羿集中了三万精锐,其中包括燕国最引以为傲的“燕骑”,一群由归降的东戎组建的强大骑兵队伍,准备在此地与智渊决战。
· 左路:针对赵无恤的穿插渗透,燕国名将、常山守将粟腹率一万五千人马,凭借常山险峻地形和坚固营垒,采取固守反击的策略,严密监视赵军动向,防止其切断涿邑与后方的联系。
· 右路:阳泉守将田旸,率一万军队,依托阳泉城及周边水网地形,构筑防线,任务是死死拖住韩虔所部,不使其与中路晋军顺利会师。
燕国西部,战云密布,一场规模远超南方战场的大战,一触即发。
数日后,晋燕两国发生第一波碰撞:左路,常山脚下。
赵无恤率领的赵军行动迅捷,果然如乐羿所料,试图绕过燕军正面防线,直插常山。
“世子,前方就是常山燕军大营,守将是粟腹,看样子是早有准备。”副将禀报道。
赵无恤年轻的面庞上露出一丝桀骜的笑容:“粟腹?也算燕国一员宿将。正好,拿他试试我赵氏铁骑的锋芒!传令,前锋试探性攻击,看看燕军的成色!”
赵军前锋数千悍卒,在骑兵掩护下,直接向常山燕军营地发起了猛攻。
然而,粟腹并非浪得虚名。他依托地形,指挥弓弩手居高临下射击,同时派出小股精锐步兵,利用熟悉的山地地形,不断袭扰赵军侧翼。
赵军攻势虽猛,但在燕军顽强的抵抗和地利优势面前,进展缓慢,自身也付出了一定伤亡。
“哼,果然是一块硬骨头。”赵无恤看着前方胶着的战况,眉头微皱。他意识到,想轻易拿下常山并不现实。
“改变策略,留部分兵力牵制粟腹,主力继续向东渗透,寻找其他突破口!乐羿把主力放在涿邑,其他地方总有缝隙!”
第二波碰撞:右路,阳泉城外。
韩虔用兵极为稳健,大军抵达阳泉外围后,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先花费数日时间,构筑了坚固的营垒,确保自身后路无忧。
随后,韩军凭借其强大的弩阵,开始对阳泉城进行日夜不停的远程打击。
“咻咻咻——!”
韩军的弩箭如同飞蝗般覆盖城头,压制得燕军抬不起头。田旸指挥守军依靠城垛掩护,耐心等待。
当韩军步兵在弩箭掩护下开始攀城时,燕军则将早已准备好的滚木擂石、烧沸的金汁倾泻而下,给韩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韩虔见状,也不强求速胜,下令:“围三阙一,保持压力,消耗守军兵力与物资。待其疲敝,或中路军有进展,再行总攻。” 他的战术就像一张慢慢收紧的网,让阳泉守军感到窒息般的压力。
焦点汇聚:中路,涿邑前线。
智渊率领的四万中路军,终于兵临涿邑城下。
望着眼前这座燕国西部最坚固的城池,以及城外严阵以待的燕军大阵,智渊神色平静。
“乐羿果然在此。也好,击败他,燕国西部门户洞开。”他转身下令,“依计划,立寨,打造攻城器械。先派使者下战书,探其虚实。”
晋军使者来到燕军阵前,递交了措辞傲慢的战书,要求燕军出城野战。
乐羿冷笑一声,对使者道:“回复智大夫,燕国疆土,寸步不让。欲取涿邑,尽管放马过来!我燕国将士,已在此等候多时!”
拒绝了晋军的挑衅后,乐羿深知智渊兵力占优,且装备精良,绝不会长期围困,必会寻求决战。他利用涿邑周围的地形,精心布置了防御体系:
· 步兵方阵居于中央,依托挖掘的壕沟和设置的拒马,构成坚固防线。
· 燕国突骑分列两翼,伺机而动。
· 城中及营寨内布置了燕国公子尚领地自产的火炮、火铳,虽然数量和威力可能不及南方汉军那么普及,但依然是重要的威慑力量。
智渊见乐羿拒不出战,也不意外。
“乐羿想依托工事消耗我军,岂能让他如愿?”他召集诸将,“明日拂晓,以步兵方阵正面推进,强弩营覆盖射击,骑兵护住两翼,先破其外围营垒,再逼其主力决战!让燕人见识一下,何为中原强军!”
次日,天色微明。
低沉雄浑的牛角号声在晋军大营响起。
数以万计的晋军步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如同移动的钢铁森林,在震天的战鼓声中,向着燕军阵地稳步推进。
天空中,韩军支援来的部分强弩手射出的箭矢,以及晋军自身的弓弩,划出致命的弧线,落入燕军阵中。
与此同时,燕军的弓弩和火器也开始还击,硝烟与箭矢交织,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晋军凭借兵力优势和严明的纪律,不断冲击着燕军的防线。
燕军士卒则在乐羿的指挥下,拼死抵抗,双方在涿邑城外的原野上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燕国突骑几次试图冲击晋军侧翼,都被晋军严阵以待的骑兵和强弩击退。
智渊用兵,几乎无懈可击,正面压力持续不断,让乐羿难以找到反击的机会。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燕军虽然勉强守住了阵地,但伤亡明显大于晋军,局势对燕军愈发不利。
夜幕降临,双方各自收兵。
涿邑城头,乐羿望着城外连绵不绝的晋军营火,面色凝重。
“晋军战力,果然强悍。尤其是智氏本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对副将道,“照此消耗下去,我军恐难支撑十日。我们的援军,何时能到?”
副将摇头:“尚无消息……”
乐羿深吸一口气,决然道:“无论如何,必须守住涿邑!传令下去,连夜修补工事,将城中青壮也组织起来,运送物资。告诉将士们,身后便是家园,已无退路!”
乐羿还记得,临行前,公子尚如今的燕王亲口告诉自己,坚守待援,但是这援在何处?燕国国内封官,巴不得看自己这位得位不正的燕王的热闹,怎么可能派兵援助?
如今自己麾下主力,全是公子尚昔日旧部,若是全部折损在此,时候有何面目回见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