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 > 第402章 商议

第402章 商议(2/2)

目录

之后,沈怀民、欧阳羽、周桐和沈递四人聚在了书房。

沈怀民率先开口:“此物若真能推广,于国于民,皆是好事。只是,依制,若由官家炭匠承制,其产出需优先供应宫廷、官署及各衙门所需。”(他这里点出了古代官营手工业产品的流向特点。)

(科普延伸:官家炭匠(如工部管辖的)所制木炭,核心用途是优先保障庞大的官方体系运转,极少直接进入民间市场。其流通主要方式有

1. 内部调配:最主要去向。按严格制度分配给皇宫(如明清供应紫禁城的“御用柴炭”)、中央及地方各级官署,用于冬季取暖、衙署办公生火等。

2. 定向供应:部分木炭按指令供应给军队(军营取暖、炊事)、官办作坊(如冶炼、瓷器烧制需燃料)等特定机构。

3. 特殊售卖: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如库存过剩,可能由“市易务”这类官办商业机构统一低价处理,或作为福利低价配给官员、士兵,绝不会像个体户那样在集市自由贩卖。

简而言之,官营匠人的核心任务是“供官”而非“经商”,其产品属于官方物资,流通完全受行政体系管控。

最典型的例子是明清时期“御用柴炭”的调配:工部下属“易州山厂”直接管辖炭夫在官山烧炭,产出全归官府;由官方运力运至京城“柴炭局”仓库;再由内务府按定额分配给皇宫(皇帝后妃用“红箩炭”,太监宫女用普通炭)及中央各衙门,全程有严格文书记录,体系严密。*)

欧阳羽沉吟道:“如此一来,此等改良炭若由官营,其优等品必先充盈宫闱府库,流入市井惠及寻常百姓的,恐怕多是次品或余量,且价格未必真能低廉。”

古代社会资源分配的现实,好东西往往优先供给上层。

欧阳羽顿了顿,“况且,那些世家子弟、富户,惯用香炭、银霜炭,未必看得上这煤炭所制之物,即便它烟少耐烧。”

周桐接过话头:“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或者说,推举一个‘先吃螃蟹的人’。”他看向沈怀民,“殿下,这正是机会。”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阐述计划:“首先,是原料。我们需要尽快、尽可能低调地开始大量收购煤炭。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可以让民间那些靠卖原煤为生的散户有稳定的收入

二,我们能掌控原料来源。其次,选址建立专门的窑厂,用来规模化烧制这种硬炭和制作蜂窝煤。

窑厂可以预留一些岗位,到时候万一寒冬有流民涌入京城,也能给他们一个暂时糊口的活计,算是以工代赈。至于窑厂管理和技术要点,我会亲自去工部和宋师傅他们对接说明。”

沈怀民边听边点头,眼中光芒渐盛:“之后,便可利用报纸,将此事广而告之。便说……工部研得价廉物美、耐烧少烟之新炭,惠及百姓?”

周桐拍手笑道:“殿下说对了一半!的确要利用报纸,但说法不能这么直接。”

他狡黠一笑,“毕竟这是新东西,老百姓和那些富户心里都打鼓,不敢轻易尝试。所以刚开始,咱们得用点‘噱头’!”

他详细解释起来:“比如,报纸上可以这样写:‘大皇子体恤民艰,潜心研得‘暖心炭’!为感念百姓支持,特于城西设点,每日前五百人,可免费领取五斤试用!’

这还不够,还要加上:‘凡领取之炭块中,藏有十枚特制‘福炭’,上有特殊印记,凭此‘福炭’,可至工部指定地点,兑换一整车上等优质炭!’”

沈怀民和欧阳羽听得有些目瞪口呆。沈怀民迟疑道:“这……免费赠送,还有重奖?怕是所费不赀……而且,听着连孤自己都有些心动想去试试运气了。”

周桐笑道:“殿下,这叫‘营销策略’!持续时间不用太长,三五日即可,主要是为了快速打开知名度,让大家亲眼看到、用到这东西的好处。

首要任务,是立刻开始悄无声息地收购煤炭,抢占先机。报纸宣传和这前期投入的资金,”

他拍了拍胸口,“我这里能先拿出五百两。若后续不够……”

他本来想说去找三皇子沈陵化缘,但话到嘴边一转,“若不够,我去户部找和珅和大人!

既然陛下让他协助殿下,那问他要些项目启动经费,合情合理!只要这事能办成,殿下您在民间和朝堂的声望,必定能大大提高!”

沈怀民与欧阳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与深思。欧阳羽缓缓道:“怀瑾此计,虽看似……跳脱,却深谙人心,或可一试。只是其中细节,还需仔细推敲,确保万无一失。”

沈怀民最终点头:“好!此事,孤会全力推动。具体章程,我们稍后再详细规划。”

沈递和周桐见状,便先行退出了书房。

走在廊下,沈递忍不住感慨:“小师叔,你这脑子里想的……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周桐却收敛了笑容,低声道:“殿下,现在还不是乐观的时候。这里面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

就比如,如果我们大规模收购煤炭的消息走漏,被那些嗅觉灵敏的商人,或者别有用心之人知道,他们肯定会抢先囤积,然后抬高价格,让我们陷入被动,这都需要提前预防。”

沈递一听,神色也严肃起来:“小师叔所言极是!那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消息,暗中进行。”

周桐脸上却又露出了那种神秘莫测的笑容,拍了拍沈递的肩膀:“这个嘛……殿下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果他们真敢这么干……”

他压低声音,“我反倒有法子,能让市面上的煤炭变得更多,价格嘛……说不定还能被打得更低。”

沈递闻言,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小师叔,你……此言当真?有何妙计?”

周桐故意抬高了点音量,卖着关子:“天机不可泄露!等到时机成熟,你自然就知道了!”

沈递看着他成竹在胸的样子,虽然满心好奇,却也只好按捺住,由衷赞道:“小师叔大才!那……我先回宫去了,今日的武课还未完成。等休沐时,再来叨扰小师叔。”

周桐将他送到府门口,叮嘱道:“殿下勤于武事是好事,但也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莫要伤到筋骨。”

送走沈递,周桐转身回府,看着后院方向,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该如何让那些潜在的“囤积居奇者”,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那个他看小说看了无数遍的买米情节,应该是可以好好用在这上面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