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第二套方案(2/2)
也是佩服李枭想的周全,但就算如此,想要把氢氧发动机制造出来也不容易。
虽然氢氧发动机是未来的趋势,也是各国探索实践的技术,但想要两年之内就研究出来,并把它和火箭匹配,这也是很难的。
想了想也就道:“虽然氢氧发动机是未来的趋势,但两年内攻克氢氧发动机很难很难,氢氧发动机涉及低温推进剂存储、高空二次点火、特种材料适配,这些关键技术都需要长期试验验证,短期内难以实现工程化突破,
常规发动机你有没有想过,想要两年内想要把火箭送上天,选择技术成熟、风险可控的常规发动机,更能保障任务按时推进。”。
罗教授也是却道:“李工,咱们工业底子薄啊!氢氧发动机的涡轮泵、高速轴承,加工精度要求到微米级,技术难度很高,而且因为国外技术封锁,连份靠谱的参靠资料都找不到,所有数据都得自己试错,一次试车就是几十万的投入,两年时间既不够试错,也不够完善配套工业链。”。
对此李枭也不是犟种,想了想就道:“这个我自然也考虑过,长征一号上面的发动机肯定不行,我也考虑过在YF-20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也可以把同步卫星送上去。”。
听到李枭这么说,钱教授也松了口气,他之前也在盘算如果李枭钻了牛角尖,要如何劝说,这一下到是不用了也就道:“YF-20发动机,虽然比冲不如氢氧发动机,但这配件我们完全能够自产,故障率也低,
发射同步卫星绝对没有问题,我建议先把卫星送上去,完成国家任务,再花五年、十年慢慢攻关氢氧发动机,这才是务实的路啊。”。
YF-20发动机李枭自然是想过。
YF-20发动机作为国内长征一号火箭上的发动机,可以说是国内火箭发动机的基石,很多技术都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来的。
后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改进,衍生出了诸如YF-21发动机,YF-24发动机,YF-23发动机等等。
前世就有一个方案,那就是长征三号火箭,第一级将4台YF-20并联,组成YF-21发动机,为火箭起飞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级将YF-20改进后得到的YF-22发动机作为主机,再配上4台小推力的游动发动机,也就是YF-23发动机,共同组成了YF-24动力系统,负责在接近真空的高空环境下精确工作。
第三级用2台YF-40发动机并联,这样也可实现双向摇,虽然它的比冲远低于液氢液氧的比冲,但也具备在真空条件下两次点火的能力,只不过运载能力会降低到1吨左右,但也够用了。
之前它也是在犹豫,如果没有这一次会议的话,他肯定会用氢氧发动机,但这一次会议也是让他有些动摇,两年的时间太紧了,如果它全心扑在这一项研究上或许还可以,但他肯定无法做到,还有其它东西要研究,被这么一劝说也是点了点头。
“那就研究YF-20发动机,钱教授,这事情还要多靠咱们的研究小组。”。
钱教授也是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对于YF-20发动机的研究,之前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等过些时候咱们召集小组的同志,一起讨论一下,争取15个月内攻克这一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