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建大型水电站(2/2)
“那行,哦,小能,发行水电债券真的可行吗?”朱棣又问。
“当然可行,股票证券在现代已经很成熟了,其实你们古代也发过债券的,只是主要集中于军事筹款。战国时期,周赧王为筹集军费,就像民众借款,因无力偿还,最后导致债台高筑,成为我国最早的政府债务记录。唐朝仁德时期也曾经推行两税法改革。虽没有直接发行债券,但通过税收制度调整,缓解了财务压力,属于间接性财政措施。咱们大明现在也算国富民强,对外贸易也畅通,发行债券完全有偿还能力。”朱吾能朗声道。
“那行吧,太子,发行水电债券由你和户部还有大明银行负责,务必要办妥,不能形成民怨。”朱棣叮嘱道。
“儿臣遵旨!”朱高炽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
早朝,太和殿。
“北伐归来,国库虽空,民心却聚。”朱棣的声音不高,却像带着穿透力,压下阶下所有的私语,“今日召大家来,是要意见,关乎大明百年的大事,建水电站,通江河之电。”
“电?”后排有新进的翰林小声嘀咕,显然对这词陌生。
但前排的大臣却反应各异,朱高炽捧着玉圭的手轻轻收紧,眼底却藏着期待,夏原吉指尖在朝服下摆上轻划,是在盘算钱粮,而在现代学习过多次,见到过现在不少便捷生活的朱勇,则忍不住挺直了腰板。
“陛下,”已经跟随朱棣上朝的朱瞻基率先出列,“孙子在少师那里学习时,见识过水电站发的电,比太阳能板稳定很多,且不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大明能建成大型的水电站,那南京的马路上可装路灯,各种作坊用电机,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他话音刚落,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也相继附议。
朱家三兄弟在现代都有产业,经常往返于现代和大明之间,对电的便利深有体会,说起来底气十足。
“工部以为如何?”朱棣的目光落在工部尚书宋礼身上。
宋礼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去年曾协助阮大监为鸡鸣寺建小型水电站,亲眼见电流灯亮,机器自转,却是神技。如今有水泥,玻璃可用,又有冠军侯提供的图纸,再建坝体,水轮机虽有难度,却非不能成。”
他顿了顿,补充道:“若冠军侯能提供视频,那就更好了,臣愿全力配合。”
大明的大臣都知道,陛下喜爱的冠军侯有渠道,可以搞来各种各样怪异且神奇的东西。
朱棣微微颔首,视线转向另一侧,那里站内阁首辅黄淮、吏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吴中等几位素来谨慎的老臣。
他原以为这些人会耗费巨大,劳民伤财,唯有反对,毕竟当年自己要修《永乐大典》时,黄淮就曾力谏过暂缓开支。
却见黄淮出列,苍老的脸上竟带着笑意:“陛下,臣以为建大型水电站可行。夏大人曾经带臣去大明银行了解过不少,证券一事,若运作得当,既能筹钱,又能让百姓沾光,比加税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