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典(1/2)
按照当朝《典仪志》载录的妃嫔册封仪制,接下来谢知意需着礼服前往太和殿偏殿候旨,待司仪官唱宣后入正殿,由皇帝亲授金册金印。
陈育琳扶着谢知意走出长春宫正殿,宫道上早已依仪铺设好红毡,从宫门一直延伸至宫墙之外的仪仗起始处。
两侧侍立的宫人皆身着青色圆领袍,垂首敛目,双手交叠于腹前,连呼吸都压得极轻。
册封礼乃后宫大典,半点错漏都可能祸及自身,无人敢有丝毫懈怠。
行至宫门外,尚仪局掌仪女官已率八名女官在此等候。
九人皆身着朱色绣缠枝纹的官服,见谢知意到来,即刻躬身行万福礼,动作齐整如同一人:“奴婢参见淑妃娘娘,吉时已至,请娘娘移步太和殿偏殿候旨。”
谢知意微微颔首,由掌仪女官引着前行。穿过层层殿宇,太和殿的轮廓逐渐清晰,殿檐下悬挂的鎏金铜铃在风中轻响,与午门方向传来的韶乐声相和,愈发衬得宫廷肃穆。
红毡一路铺至太和殿丹陛之下,两侧列着銮仪卫的全幅仪仗:朱漆金饰的斧钺、旌幡按“左文右武”次序排开,鎏金铜瓜、铜锤在晨光里泛着冷硬光泽。
武士们身着明甲,腰悬佩剑,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凝着与礼制相符的肃穆,连视线都不曾偏移半分。
掌仪女官引着谢知意踏上丹陛,鞋底踩过冰凉的白玉石阶,每一步都随韶乐的韵律起落,沉稳得不见半分滞涩。
身为夏国公主,她自幼见惯王室典礼的庄重,和亲入大虞后,也曾受皇后指派的人,授予大虞仪轨,这般阵仗于她而言,不过是礼制的寻常铺陈。
殿外侍立的礼部官员垂首敛目,待她走过便悄然抬眼,目光掠过那身绣八行翟纹的妃级礼服。
步伐从容,衣裙摇曳的弧度、禁步的晃动,竟与殿外的韶乐浑然一体,起落间分毫不差。
再瞧她神情,眉眼间不见半分初登大殿的局促,唯有与礼服相配的端庄,官员们暗自叹服:便是久居中宫、见惯大场面的皇后,初登此殿时也难免指尖微紧,这位淑妃倒是难得的镇定。
行至太和殿偏殿,守殿内监连忙上前半步,躬身轻声道:“娘娘请在此处等候,正殿百官与后宫主位已列队就绪,仪程即刻备妥。”
他特意补了后半句,既显恭敬,也暗提醒候旨需守的仪节。
谢知意依言肃立,指尖自然垂落在翟衣衣缘,面上神情端庄如静水深流。
偏殿与正殿间设着紫檀木镂空雕花隔断,纹样为“缠枝莲托寿”,既合礼制雅韵,又能让候旨者隐约窥见正殿情形,免得失了仪节。
透过雕花间隙,她能清楚望见正殿格局:萧浔身着明黄色衮龙袍端坐于御座之上,袍上十二章纹在日光里流转着威严,御座前的丹陛两侧设着“镇殿将军”站位,沉凝气场透着皇权威压。
御座左侧,文武百官按品级依次侍立,从一品尚书到六品主事,朝服的青、绯、紫三色在晨光中层次分明,腰间鱼袋与冠上梁数各依规制,无一人逾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