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523章 孙之獬

第523章 孙之獬(2/2)

目录

这些事情江宁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却懒得理会,毕竟自己已经放出了话,要是这侯家父子还想找死,他不介意给闲得发慌的老魏找点事做。

次日大朝会,江宁、张维贤、陈策、沈有容联名举荐杨国柱任缅北总兵,理由是其在缅北屡立战功,却遭到清流党李玄、文孟震等人激烈反对。

他们认为,杨国柱任山东总兵时发生白莲教叛乱,虽最终平定,却让孔府毁于一旦,虽经江宁等人力保免罪,却绝不能再任要职。

保皇党与清流党随即展开辩驳,江宁难得开口,看着李玄和文孟震冷笑道:“既然李大人、文大人觉得杨国柱不堪此任,不妨二位亲去,一人任总兵,一人任副总兵如何?”

说罢直接举荐二人,身后保皇党官员纷纷起哄。

二人顿时狼狈不堪,去缅北任职?

如今缅北的将领都是保皇党人,他们去了哪有好果子吃?

先前清流党骨干周顺昌、周宗建、周起元三人在缅北的境遇早已传开,据说整日以泪洗面。

二人忙以“身为文官,不懂军事”为由拒绝。

见二人服软,朱由校一锤定音:“准杨国柱任缅北总兵,另调卢象升、马祥麟回京。”

随后,朱由校又问:“诸位爱卿,自前任顺天府府尹姚宗文因贪污伏法以来,顺天府尹空悬许久,今日便推举一人接任吧。”

众臣皆暗自琢磨,顺天府府尹位高权重,又在天子脚下,虽然风险很高,但是进步的更快。

现任北直隶巡抚刘宗周便是由此职升任一方封疆大吏。

孙承宗、袁可立等内阁成员皆沉默,毕竟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会轻易举荐,万一被举荐的人出了事,他们也得受到牵连。

这时,吏部尚书杨鹤站出:“启禀陛下,臣举荐翰林院编修倪元璐。

倪元璐自天启二年入翰林院,兢兢业业,颇有才干,留在翰林院未免屈才,故臣举荐其任顺天府府尹。”

朱由校面露满意之色,倪元璐是袁可立的门生,而袁可立素以清廉正直着称,他的门生想必不会差。

谁知礼部尚书顾秉谦随即出列:“启禀陛下,臣举荐翰林院侍讲孙之獬。

孙之獬自天启二年以馆试第一入翰林院,才高八斗,沉稳干练,堪当此任。”

江宁闻言脑中“嗡”的一声差点晕倒,孙之獬这个名字他再熟悉不过,正是历史上的千古罪人!

满清入主中原后,此人带头鼓动剃发易服,致使华夏文明毁于一旦。

没曾想这小子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他不禁不满地看向顾秉谦,这老顾抽什么风,举荐谁不好,偏偏要举荐此人?

顾秉谦见江宁面露不悦,满脸迷茫,自己没得罪江侯爷,孙之獬更不可能,为何侯爷是这表情?

龙椅上的朱由校也犯了难,杨鹤是坚定的保皇党,非江宁或老魏派系,举荐的倪元璐又是袁可立门生。

但是顾秉谦是老魏的人,办事尽心尽力,举荐的孙之獬还是馆试第一,看似更胜一筹。

江宁却不管这些,孙之獬必须死,谁也拦不住,他说的,就是老魏来了也不行。

他赶忙朝温体仁使眼色,温体仁秒懂,随即出列:“启禀陛下,臣认为杨大人举荐的倪元璐更为合适。

孙之獬虽曾是馆试第一,但倪元璐亦是庶吉士出身,丝毫不差。”

见内阁成员温体仁下场,朱由校便有了主意,温体仁平日与江宁亲近,今日如此反常,亲自下场力挺倪元路,多半是代表江宁的意思。

他当即拍板:“准倪元璐任顺天府府尹。”

江宁露出满意微笑,温体仁松了口气,袁可立面无表情,顾秉谦则面露尴尬。

江宁本想亲自弹劾孙之獬,转念一想,若自己这个时候亲自下场,难免伤了老魏的脸面,毕竟顾秉谦今日已经失了面子,此时再赶尽杀绝,只会让老魏和顾秉谦难堪。

不过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侍讲,在他眼里不过是只蚂蚁,随时可以捏死。

随即,朱由校宣布散朝,等其离去之后,众臣陆续出宫。

温体仁跟在江宁身旁,疑惑问道:“侯爷,方才为何要力挺倪元璐?

是看在袁阁老的面子上吗?

孙之獬可是顾尚书的人,背后还有魏公公,一个顺天府府尹,不值得侯爷如此吧?”

江宁脸色阴沉:“老温,你不懂,这里边水深得很,回头你便知道了。”

说罢驻足,等候顾秉谦。

不多时,顾秉谦走来,赶忙行礼。

江宁上前笑道:“顾大人,今儿个这事,你不会生气吧?”

顾秉谦忙道:“侯爷言重了,皆是为朝廷出力,下官怎敢生气?”

江宁拍了拍他的肩膀:“老顾,你没生气就好。

实不相瞒,今儿个本侯可是救了你一命。”

顾秉谦大惊:“侯爷何出此言?”

江宁笑道:“谁任顺天府府尹,在你们看来或许不重要,却忘了这是在天子脚下当差。

办得好皆大欢喜,办不好,举荐者难免落个‘识人不明’之罪,搞不好还会被牵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