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王在晋(2/2)
王在晋面露难色,欠身道:“启禀陛下,恕老臣直言,若要出兵辽东剿灭建奴,需以京营为绝对主力,且必须速战速决。
否则一旦拖延日久,必定会损失惨重,即便灭了建奴,京营也会元气大伤,反倒得不偿失,毕竟京营如今是大明的第一精锐。”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道:“更要紧的是,若京营受损严重,辽东将门恐会趁机做大,届时便可能冒出第二个李成梁。
如今辽东局势稍稳,这样辽东将门,都是靠熊廷弼在上边压着。
一旦没了他的约束,那些将门定会抱成一团,朝廷军令怕是再难施行。”
“熊廷弼坚持严防死守、稳步推进,原因有二。
一来萨尔浒战后,我大明精锐尽失,骑兵损耗殆尽,建奴却擅长野战骑射,来去如风,辽东兵马难占优势,只能以守为主。
二来李成梁旧部多抱着养寇自重的心思,对朝廷军令阳奉阴违,他们本是辽东土着,与建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贸然决战,万一他们临阵放水,战事必遭恶化。
这风险,熊廷弼不愿冒,老臣也不敢冒。”
“过几日熊廷弼便要回京述职,陛下可亲自询问,老臣坐镇蓟州,对辽东内情况终究所知有限。”
朱由校点头道:“王爱卿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
蓟州局势安稳,你在京歇几日再回去。”
随即王在晋起身领命之后,领命告辞。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朱由校转头看向正喝茶的江宁:“江兄,方才王在晋的话,你怎么看?”
江宁想都没想,脱口道:“坐着看,躺着看,怎么看都行。”
朱由校顿时气歪了鼻子,没好气道:“江兄!
你如今好歹是当朝一品、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朕的左膀右臂、手足兄弟,你这说的是人话吗?
你的良心呢?”
江宁嘿嘿一笑道:“陛下,王大人说的情况,臣都清楚。
可辽东将门如今手握重兵,既没投敌也没造反,朝廷想动他们,总得有个由头。
依臣看,王大人说的在理,
若贸然派京营大军去辽东,万一损失惨重,没了京营制衡,那些本土将门趁机坐大,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紧接着江宁又道:“臣觉得,可将辽东兵马分批调离换防,由京营派兵驻守,再选派心腹将领接管,慢慢削弱他们的影响力。
等将门势力弱了,再调集大军一举灭了建奴不迟。”
朱由校眉头微皱:“江兄,朕不是没跟你说过,内阁袁爱卿、王在晋、熊廷弼,都多次上书说辽东建奴是心腹大患,绝不能放任。
朕忧心啊,所以想尽快剿灭他们。
当年的蒙元,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蒙古部落,最后能灭金灭宋、入主中原?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江宁点头。
这些话,朱由校跟他说过不止一次,内阁袁可立也私下聊过多次,都盼着拿出尽快剿灭建奴的方案。
眼下北方局势开始好转,西南也逐渐,确实是出兵的好时机。
可他心里清楚,小冰期已至,朝廷若在辽东耗太多钱粮军饷,京营损失过重,就算灭了建奴,将来再有其他危机,也难以应对。
这也是他不断扩充京营的原因,从最初十七万到如今三十万,还不算秦良玉等在北方各省的内军。
君臣二人商讨许久,摆在眼前的有两条路。
要么尽快南下平定江南士绅集团,要么北上辽东剿灭建奴,但是各有利弊。
最后江宁提议道:“等熊廷弼回京述职,当面问清辽东实情。
若可行,便先灭建奴,除去后顾之忧,再调集大军南下。”
至于江南士绅,朱由校与江宁看法一致,杀!狠狠的杀!
根本没有任何妥协谈判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