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 > 第582章 富家千斤爱上了我这穷书生(33)

第582章 富家千斤爱上了我这穷书生(33)(2/2)

目录

雅溪往牛满仓那边看,他正拿着个拨浪鼓逗儿子,鼓槌敲得太响,被王秀兰拍了下手。阳光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竟比去年看着苍老了些。

下午,我带着施工队的头头检查电路,牛满仓跟在后面,一会儿说这灯安低了,孩子够得着,一会儿又说插座得装高点,免得洒水。头头忍不住笑:牛老板,您比设计师想得还细。

他哼了声:我外孙以后要在这儿学走路,能不细吗?

检查到后院时,看见三叔正对着一堵墙拍照。墙上嵌着块石碑,刻着捐赠名单,牛满仓的名字排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二十万元。我爸的名字也在上面,写着捐赠竹制座椅二十套。

这主意是雅溪想的,三叔指着石碑,说让后人知道,这礼堂是大伙儿凑起来的家当。

石碑旁边还留着块空白,雅溪说要刻上村里手艺人的名字,竹编的陈师傅,刺绣的李婶,还有会捏面人的张大爷。以后呀,她抱着儿子站在碑前,让孩子们知道,咱平安村不光有砖瓦,还有手艺。

临走前,牛满仓往我车里塞了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套崭新的木工工具。文化礼堂后面那间屋,他别别扭扭地说,我给你留着了,以后你想回来编竹器,有地方。

王秀兰偷偷塞给雅溪一张卡:里面有五万块,给小默存着。你爸不让我说,怕你俩不收。

车子开出村口时,儿子在安全座椅里睡着了,手里攥着牛满仓给的银锁。雅溪望着窗外,忽然说:你发现没?我爸现在跟你说话,不说穷书生

我嗯了声,心里有点酸。那些曾经横在我们之间的鸿沟,那些用金钱和地位筑起的高墙,原来在日复一日的时光里,早被亲情和理解悄悄拆了,变成了文化礼堂的砖,变成了石碑上的字,变成了牛满仓鬓角的白发。

路过老井时,我停下车。井台还是老样子,青石板被磨得光溜溜的。雅溪抱着儿子站在井边,阳光透过树叶落在她脸上,像高中时那个晚自习后的夜晚,她踮起脚在我脸上留下的那个吻。

陈默,她忽然说,等礼堂的阅览室建好了,咱把省城的书捐点回来吧。

好啊,我从后备箱拿出相机,给她和儿子拍了张照,再把你绣的那些帕子挂在墙上,当装饰。

照片里,雅溪笑得眉眼弯弯,儿子的小手抓着井绳,阳光在他们身后织成一张网。我看着取景框里的画面,忽然觉得,所谓的门当户对,从来不是家境相当,而是两个人能一起往中间走,把对方的家,变成自己的家。

就像现在,平安村是我的根,也是雅溪的牵挂;省城的出租屋是我们的窝,牛满仓和王秀兰也时常惦记。那些曾经的对立和隔阂,早被岁月酿成了蜜,甜得让人心里发暖。

发动车子时,手机响了,是牛满仓发来的短信,就三个字:常回来。

雅溪凑过来看,笑着说:他肯定是想小默了。

我握着方向盘,看着前方的路,柏油马路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像条通往未来的河。河的这头是平安村的老井和礼堂,那头是省城的出租屋和明天的日子,而我们,正带着爱和牵挂,稳稳地走在中间。

儿子在梦里咂了咂嘴,大概是梦见了爷爷给的拨浪鼓,还有奶奶炖的排骨。雅溪把车窗降下条缝,晚风吹进来,带着平安村特有的泥土香,像极了那年夏天,她偷偷塞给我资料里夹着的,带着体温的百元钞票的味道。

踏实,又温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