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抗日:民国大医生 > 第733章 战地医生培养

第733章 战地医生培养(1/2)

目录

同时大幅度的提高了在军队中战地医生的待遇,只要是医生,那就是军官的身份,这一批同样的都将会被授予中尉的身份,这将会给他们节约大量的时间,让他们认为参军其实是一件捡便宜的事情。

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医学生愿意参军,在短时间内扩充战地医生的数量。

也不要说什么会导致供大于求,在战地医生这方面,美国人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

按照军队的编制,一个师就要配备一个初级的战地医院,需要有大概十位医生和护士还要有相当人数的医疗兵,

现在富兰克林打算直接扩兵百万,也就是说理论上的战地医生人数就要上万人,可是现在一年才能培养出两千多人,一个医学院一年的毕业生才一两百人。

所以不用担心战地医生的数量会太多,更多的时候一旦打起仗来,这人手是肯定不够用的。

富兰克林同意了陈知文的提议,陈知文也回到学校,开始招收有意向的学生。

于是学生们蜂拥而至。

因为他们都意识到,自己是必须要参军的。

现在的美国依旧是红脖子的世界,在这些人的世界观中,如果现在不能去当兵,那这人就废掉了。

一个年轻的男孩如果不参军,那社会上会一致的认为他的身体有问题,是个残疾人,从而用一种异样的眼神去看他,让他被围绕在一种奇怪的氛围中。

其实很多人的毛病不过是个小毛病,或者是扁平足,要不是身体不够强壮,亦或者是确实有些畸形之类的疾病,但是他们不能去忍受这种变相的侮辱,只能是选择自杀。

现在这种压力已经体现出来了,很多医学生被有意无意的问,他有没有意向去参军,毕业之后会去选择参军还是去当个普通的医生。

媒体报纸每天都在呼吁,希望有技能的人才能尽快参军,熟练的机械操作工人尽快的去军工厂为国效力,如果是妇女就去参军当护士,一样可以保家卫国。

所以很快就形成这种全民抗日的氛围,也是主动的或者被动的要求医学生尽快的做出选择。

好在现在遇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陈知文的这个三个月的培训班只是个临时的,等到以后还是要让医学生回归到正常的培养路径上,要不然会引起混乱。

当伊斯特大学纽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纷纷表示将会开展这种类型的培训之后,大量的准医学毕业生纷纷报名登记。

伊斯特大学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包括校舍和相应的设备,老师教官也是在陆续的到位。

教官由美军方面派遣的老兵担任,在这个时候,老兵已经是一批相当宝贵的资源,特别是那些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老兵,因为他们的参军经验比较丰富,而且在身体素质上还算过关,进入部队之后就能直接恢复自己之前的军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