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创造奇迹(1/2)
时光飞逝,一年的光阴在张亮近乎疯狂的汲取知识和锤炼弦律中,如白驹过隙。当崇山脚下再次被春意染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新芽的芬芳时,陶寺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教育盛会——五校联盟大赛,也如期而至。
大赛的举办地点,设在陶寺区中心镇的区立大礼堂。这是一座远比崇山小学礼堂宏伟得多的建筑,青石为基,红柱撑檐,可容纳数千人。此刻,礼堂内外旌旗招展,人声鼎沸。来自崇山小学、盘道小学、青溪小学、黑石小学、以及东道主陶寺中心小学的五支师生队伍,以及无数前来观赛的家长、乡绅、乃至区里的一些官员,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兴奋与期待。每年的联盟大赛,不仅仅是学生之间学业的较量,更是各所学校展示实力、争夺未来一年区域内教育资源分配和话语权的关键战场。获得优胜的学校,将获得更多的“教育拨款”(一种特殊的资源配额,可用于购买修炼物资、改善设施、聘请更好的老师),其毕业生在升入初中时也会更具优势。
崇山小学的队伍在严校长的带领下,步入礼堂。与往年那种带着些许自卑和忐忑的气氛不同,今年的崇山小学师生,虽然依旧紧张,但眉宇间却多了一份压抑不住的昂扬斗志。他们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队伍最前方,那个身穿洗得发白的崇山小学制式布衣,身形挺拔,面容沉静的青年身上——张亮。
他就像一柄收敛了所有锋芒,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其厚重的古剑,静静地等待着出鞘的那一刻。
盘道小学的队伍就在不远处。柳明和那位金丝眼镜领队老师也看到了张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等着看好戏的讥诮。他们绝不相信,短短一年时间,张亮真能弥补三年的知识鸿沟,在六年级的终极赛场上有所作为。在他们看来,张亮不过是死要面子,硬着头皮上来丢人现眼罢了。
大赛开幕式简洁而隆重。区教育署的官员讲话后,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比赛分为低年级组(一至三年级)、高年级组(四至五年级)和毕业终极组(六年级)三个大组别,分别进行“弦律理论笔试”、“实践操作考核”和“团队课题解决”三个环节。
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的比赛先进行。崇山小学在张亮带来的学习风潮影响下,整体水平确有提升。低年级组拿到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高年级组也闯入了一项前五,虽然依旧未能撼动盘道小学和陶寺中心小学在这两个组别的优势地位,但已经取得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让严校长和老师们脸上都有了光。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重头戏,也是崇山小学能否真正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的关键,在于毕业终极组!在于张亮那石破天惊的跨级挑战!
当毕业终极组的选手们登上那宽阔的、布满了各种测量仪器和能量感应符文的中央赛场时,观众席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其他四所学校的六年级选手,个个气度沉稳,眼神自信,他们经过了六年系统的学习和锤炼,是各校真正的精英。而站在崇山小学位置上的,却只有张亮一人。他孤身一人,代表整个崇山小学六年级,迎战其他四校的精英团队!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现场响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声。质疑、好奇、同情、嘲讽……各种目光聚焦在张亮身上。
“第一项,弦律理论笔试,开始!”
随着考官一声令下,厚重的试卷发下。上面的题目涉及高等弦律几何的复杂证明、复合弦印能量干涉的精确计算、微观生态链扰动模型构建、乃至空间褶皱理论的初步应用题……其深度和广度,远超中低年级,许多题目甚至触及了初中知识的边缘。
其他选手纷纷埋头疾书,考场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张亮展开试卷,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在普通六年级学生看来艰深晦涩的题目,在他眼中,却仿佛被拆解成了最基础的规则线条。他强大的精神力赋予了他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恐怖的计算推演能力,而来自地球的数学、物理思维,以及这一年来自郭淮安老师的倾囊相授和阅览室海量典籍的滋养,更让他拥有了超越这个阶段的理论视野。
他没有立刻动笔,而是闭目凝神片刻,将整张试卷的脉络在脑海中清晰勾勒。然后,他提起笔,落笔如飞。没有停顿,没有犹豫,书写流畅得如同早已将答案背诵了千百遍。更令人侧目的是,在一些开放性论述题上,他给出的解答角度新颖,论证严谨,甚至提出了几种连出题考官都未曾设想过的优化思路!
一个时辰的笔试时间,张亮仅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搁笔完毕,闭目养神。这番举动,引得考官和其他选手纷纷侧目,盘道小学那边更是传来几声不屑的嗤笑,认为他肯定是无从下笔,放弃了。
然而,当试卷被收走,由各校校长和区教育署专家联合批阅后,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崇山小学,张亮,理论笔试……满分!并且,其第七大题关于‘空间褶皱稳定性’的论述,提出了‘多维弦共振锚定’的猜想,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经评委会一致认定,额外附加十分!”
当主考官用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声音宣布这一结果时,整个礼堂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哗然!
满分?!还附加十分?!这怎么可能?!那可是六年级的毕业理论卷!多少年了,都未曾出现过满分!这个崇山小学的插班生,竟然……
盘道小学的校长和柳明等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金丝眼镜领队老师更是失态地站了起来,嘴唇哆嗦着,想说作弊,但在众目睽睽和严密的监考下,这两个字怎么也吐不出口。
严校长和郭淮安老师激动得浑身发抖,紧紧攥着拳头,眼中充满了狂喜和自豪。他们知道张亮很强,却也没想到,他竟然强到了这种地步!
接下来的“实践操作考核”,更是成了张亮一个人的表演舞台。
考核项目是“微型生态园构建与优化”。要求选手在限定时间和资源内,构建一个涵盖光照、湿度、土壤、简单植物链的微型封闭生态体系,并运用弦律对其进行持续优化,使其稳定运行并展现出最佳生机。
其他选手纷纷施展出各种拿手的弦律,“聚光术”、“凝露诀”、“沃土咒”、“催生术”……光华闪烁,能量波动不息,努力维持着自己那片小生态园的平衡。
而张亮,却显得格外“安静”。他没有使用那么多花哨的复合弦印,只是偶尔伸出手指,在虚空中轻轻点拨,如同在弹奏一架无形的钢琴。每一次点拨,都精准地落在整个能量场最关键的“节点”上。他引动的能量波动极其微弱,却效果惊人!
他构建的那片微型生态园,光照均匀柔和如同晨曦,水汽凝结成的露珠圆润剔透,土壤呈现出健康的团粒结构,几株用于测试的“荧光草”和“速生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叶片饱满,荧光流转,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共生关系。整个生态园散发出的生机盎然的气息,远远超过了其他选手的作品。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考核时间即将结束时,赛场一侧用于模拟外部干扰的能量紊乱发生器突然启动,一股混乱的能量流冲向各个生态园。其他选手的生态园顿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枯萎、凋零迹象,手忙脚乱地试图补救。
而张亮的生态园,只是微微荡漾了一下,那几株植物叶片上的荧光闪烁片刻,便迅速恢复了稳定,仿佛那股紊乱能量只是拂过水面的微风,未能撼动其根本!
“自适应调节!他构建的生态体系,竟然具备了初步的自适应调节能力!”一位来自区教育署的老专家猛地站起身,失声惊呼,“这……这需要对生态链和弦律干涉有着入微级的理解才能做到!这真的是一个小学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吗?”
实践考核,张亮再次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夺得头名!
连续两项碾压式的胜利,已经彻底征服了在场的绝大多数人。之前所有的质疑和嘲讽,此刻都化为了震惊和叹服。观众席上,来自崇山脚下村庄的人们,尤其是赵大山一家和彩琴,激动得热泪盈眶,与有荣焉。
最后一项“团队课题解决”,本应是毕业组的团队项目,但崇山小学只有张亮一人。组委会经过紧急商议,决定破例允许张亮独立完成团队课题。
课题是:“优化‘叠田术’能量损耗模型,并提出至少一种可行的增效方案。”
“叠田术”乃是小学阶段最高深的弦律应用之一,涉及空间初步折叠,能量损耗一直是制约其普及和效果的难题。
其他学校的团队,立刻围拢在一起,激烈讨论,尝试构建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弦律组合方案。
张亮依旧独自一人。他站在赛场中央,闭目沉思。脑海中,六年级教材关于叠田术的原理、郭老师传授的经验、阅览室里那些前辈的手札、以及来自地球的关于空间和能量的种种理论……如同无数流光飞舞,相互碰撞、融合。
突然,他睁开双眼,眸中闪过一丝明悟。他没有去构建复杂的模型,而是直接走到提供的演示用“叠田法阵”前。这是一个简化版的法阵,只能将一平方米的土地空间延展至一点二平方米左右,且能量损耗率高达百分之三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