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 第553章 你要做风清扬,还是岳不群?

第553章 你要做风清扬,还是岳不群?(2/2)

目录

毕竟这不是一部历史正剧,而是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带着观众去体会和感受,以顾楠的视角去看待和影响历史。

你现在把它异化成一部单纯为帝王将相作传的剧情,对潜在观众的吸引力就大大下降了。

一时间,这样的论调和看衰拥趸无数,公智们交口称赞,留言互访。

仿佛车轮战一般,粉丝过千万的微博大v韩涵发博“点艹”龙作家,语气之中不是很客气:

我想先问一下问界的路宽导演,是否邀请了龙作家参与你们的编剧工作。

如果没有,你是怎么在剧本还没出炉,官方还没发声的当下,就自己臆测出这么多子虚乌有的剧情的呢

其实仔细想来,你的这番高论,就是端着咖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点评陕北民歌少了点莫扎特的优雅,历史要是只盯着个体鼻涕眼泪的微观特写,那和拿放大镜数蚂蚁搬家有什么区别

你说这部片子会拍成对帝王将相的歌颂,难道拍秦始皇就得先拍他痔疮发作夜不能寐才算客观

我算是资深影迷,电视剧也是影视作品,如果要表达关于人的主题,我想看到的是刘伊妃扮演的女剑客从战场的尸体堆里爬出来,是她看着亲友一个个死去的孤独感,而不是拿着大喇叭站在城楼上喊着“我很惨”——

如果按照你非得拿着放大镜去拍人的要求,这应该是你想看到的内容吧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你不就是想讽刺大国和小民的话题吗因此借着这部电视剧指桑骂槐。

你要的只是符合自己意识形态的悲惨故事,真是令人作呕的双标和矫情,收起你那虚伪的一套吧!

……

韩涵的语气相对克制,毕竟龙映台的措辞也很收敛,属于绵里藏针,他也不好直接斩首。

但这样的论战并没有结束,正如前者所说,龙作家和相当多一类的公智本就是借着给这部电视剧挑错的机会讽刺时局,表达自己的正智立场。

这其中,楠方和自觉岌岌可危的乐视文化尤甚,本身也在做《还珠3》的湘台没敢参与其中,毕竟他们还是国营电视台,办台风格再“开放包容”也得有所克制。

龙映台被韩涵、余秋雨、易中天等国内学者和作家联合抨击,颇感孤立无援,决定打电话给老友求援。

与此同时,乐视文化的贾悦亭之前收买水军怒喷郑小龙,以及影射某人煽动挑唆名族问题的计划全部失效,盖因现在仍旧潜心在北美拍戏的路老板根本不会亲自下场,利用郑小龙就把京圈搞得自废武功。

乐视文化和楠方卯足了劲的发声像是拳头打中,甚至连郑小龙这个都伤不到。

这已经不是西方压倒东风,是如果让《太平书》的历史叙事正统地位确立,彻底叫郑小龙对《宫》所代表的辫子戏属于封建糟粕、文化垃圾的评价坐实,对明年即将上市的乐视文化以及头牌杨蜜而言就太不理想了。

看着网络上《太平书》引发的关于国内历史、文化、艺术的大论战,贾悦亭也想到了同一位份量颇重的人物。

而且对于这种以历史为骨、武侠为肉、奇幻为魂的复合型作品,他老人家最有发言权。

2009年11月9号,香江山顶道1号。

这里是香江传统的豪宅区,远离市区喧嚣,能俯瞰维多利亚港,视野极佳,隐私性强,有一位享誉华人世界的老作家在此处养老。

宅邸坐落于山坡上,绿树环抱,相对独立,邻近少有其他屋宅,非常宁静私密。

据老作家所述,自己从年轻时起就喜欢宁静的环境,以利于思考和写作,因此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在此安度晚年。

书房的躺椅上,头发稀疏的老作家正靠在躺椅上翻阅《资治通鉴》,手边一杯龙井氤氲着热气,那也是乡愁。

妻子在身边削着苹果,在他看书时从不打扰,只自顾自地动作,偶尔剜下一块来,不由分说地塞进他的嘴中。

老夫今年85,少妻才59,这种组合到老一般后者对前者在生活上的约束力都比较强。

特别是林乐怡和老作家在婚前就商量好不再生育,但通过协议条款保证自己百年后,最后一任“少妻”的继承利益。

老作家一向精明。

也正因如此,管家轻叩房门,得了她的眼神示意才进来汇报:

“金先生,湾省的龙作家今天打了不下五个电话,我一直回绝说您去了山里,您看……”

金镛尚未开口,坐在一旁削苹果的林乐怡便冷笑起来:“叫她使劲打便是,跟人家磨嘴皮子磨不过,找先生做什么”

“先生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等着颐养天年,偏叫她多嘴再扯进那么多是非里去。”

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我老啦,哪里还能到处鼓噪叫人讨厌呢请她理解吧。”

管家应了一声便离开,去厨房洗手的林乐怡反倒接到一个莫名的电话,转而有些喜形于色地回来跟老头汇报。

“怎么了捡着钱啦”金镛起身活动筋骨,扫了妻子一眼,这句话也是在自嘲玩笑。

他的抠门名声不小,香江不少人叫他葛朗台,倪匡曾玩笑讲金作家走路都要低着头,就想着能捡着钱。

当然,大作家自己是不甚在意的,钱都到自己手里便好。

“差不多。”林乐怡笑道:“张晓卿打来的,说内地那家颇有来头、准备上市的乐视文化,想同先生谈谈合作。”

“张晓卿现在业务蛮好啊,都往内地发展了。”老头在窗前甩手,头也不回:“怎么合作”

张晓卿是港股上市公司“世界华文媒体”的实控人,后者脱胎于金镛1959年与沈宝新合办的《明报》。

在90年代和世纪初金镛大幅套现走人,落袋10亿港币,把企业交给了张晓卿。

现在的他更多地是作为传奇创始人和文化符号存在,其作品和影响力依然是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牌遗产,但在资本和经营层面,双方已无直接瓜葛,只是和张晓卿私交颇深。

林乐怡走过来揽住他的手臂:“乐视文化愿意高薪聘请先生做他们文化项目的顾问,以a轮的价格邀请您参股。”

“参股啊这的确是送钱来了。”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继而道:“可这么大一块饼,我这口牙还啃得动啃不动啊”

乐视文化找老金实属正常,既能叫他给自己说话,还能像拉拢张一谋等人一样有份量颇重的股东,可龙应台这些人,为什么也在这样的关节想到他老金呢

除了他和湾省文化部门的关系融洽外,也因为自己在小说中一贯表现出的立场和倾向。

当然,直至今日,他也不认为是错。

试举几例——

老作家在此生唯一一部“史学思辨著作”《袁崇焕评传》中,充斥着为清军入关叫号、对清取代明表现出极大的欢欣鼓舞之情的论调。

如:总体而言,清朝远胜于明朝,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位君主,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相比,我认为在数学上根本无法比较。

因为前者得分颇高,而后者得分极低。

对于满洲人统治中原一事,现代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

满洲人建立的满清政权,无疑比明朝更为优秀。

这些观点我在小说中多有体现,希望将来能写成学术性的文章。

明朝是历史上最为专制、最为腐败、统治者最为暴虐的朝代,到了明末更是数千年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明朝理应灭亡,对于人民来说,清朝比明朝更为优越。

文人嘛,喜欢针砭时弊,发表高论再正常不过,几乎没有一个文人能忍不住不发牢骚。

上述的评论,如果仅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也只不过是学术争论,尚且上升不到民族意识形态的高度。

但这位被贬称为包衣的文学巨匠,在所有小说、评论文章中,汉人皇帝和异族帝王的面目相差太过明显。

《碧血剑》中的崇祯是昏聩多疑的亡国之君,《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是虚伪无信的阴谋家,因为他书中的乾隆是汉人血统,利用且并剿灭红会,背信弃义。

包括第一个驱除鞑虏的朱元璋,在《倚天屠龙记》中是心机深沉的伪君子,形象是一个样貌丑陋、滥杀功臣的阴谋家,几无优点。

反之,康熙在《鹿鼎记》中是英明神武的仁君,借由韦小宝之口赞他为“鸟生鱼汤”,即尧舜禹汤;

成吉思汗是豪迈的草原英雄,前期与郭靖情同父子,展现领袖气魄与父爱,后期虽暴露野心但仍具复杂性;

忽必烈是礼贤下士的霸主,敬重郭靖,试图招揽杨过,展现出容人之量与王者风范。

诚然,帝王功过,各说各话,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中原王朝不以血统而论、以文化论。

但即便是小说创作,又何至于此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逃不过“屁股决定脑袋,出身决定屁股”这句话。

查氏家族在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湖州富商庄廷珑召集文人编纂真实明史被举报查处、继而阖家整整齐齐后,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查氏一门涌现出七位进士及两位翰林院编修,兴旺无比。

包括了他去年在内地燕大演讲、著书立说,也从不掩饰自这个观点。

因此,龙映台第一个想到了他;

乐视文化也在内地“从上到下”被路老板完全统战,自己“走投无路”的当下,想到了这位还能给辫子戏说说话的重量级文人。

现在你《太平书》不是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在搞宣传,引起了从湾省的龙应台到内地各位文化学者的大讨论吗

我请金先生发发声、正常地阐述意见,也没问题吧

书房中的老夫少妻还在议事,龙应台这个“打秋风”的湾省穷鬼请滚到一边,单看乐视文化提出的条件,不由得签署了婚前协议、拿不到多少遗产的三太太林乐怡不动心。

只是这样的决定她只有看丈夫的脸色,抿着嘴不敢出声半天,半晌才旁敲侧击道:

“这事情……估计和龙映台求援的性质差不多,那位内地的年轻富豪把蛋糕做得太大,胃口也不小。”

“不但高调地讽刺金马,现在还要统一艺术审美,把不符合他文化审美的辫子戏通通装进垃圾桶去。”

“那个《太平书》的项目,这几天估计整个大中华圈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照香江有些报纸的论调,这是想自己的文化航母比……还早一些下海呢。”

“哈哈哈!”金镛听得大笑,不无戏谑地看着妻子:“你啊,惯会耍小聪明,想叫我出言声援给你赚些养老钱,便把这位首富对旗人的贬斥一五一十地讲给我听。”

“那你有没有想过,我老了,胆子也小得很哪你这一个航母下来,怕是要把我这个老艄公吓得掉进河里喽”

“老爷!您说哪里话!我……哎!”林乐怡急着面红耳赤,半晌老作家才笑着拍拍她的手臂,示意无碍。

深宅大院,勾心斗角实属正常,何况是跟着这么一个“抠门老公”。

但16岁就在餐厅做招待林乐怡似乎就是凭借着这股“假精明”博得金镛的欢心。

她看似算计,实则单纯,表面市侩,内里赤诚。

这种矛盾感,让阅尽世事的金镛既觉有趣,又隐隐生出几分怜惜与掌控的快意。

男人嘛,往往享受被依赖的感觉,却又厌烦纯粹的依附。

某种程度而言,兵兵和小刘之于路宽不也是这样吗

如若易地而处,洗衣机要去洗别的女人,兵兵可能会搞小动作,但却是万不敢正面阻拦的;

但换做刘伊妃,恨不能与他同归于尽才好。

但偏偏男人就喜欢这种既对自己百分百赤诚,又总耍些可爱又得当的脾气,偏偏叫人还说不出话来的。

一个字,贱。

男女皆如此。

……

金镛在书房里踱步活动,也不直接去应妻子的话题,转而好奇道:“乐怡啊,你说那个小龙女演个活了两千年的女剑客……若换作你,会不会嫌闷”

“无聊要死,我只要活够伺候先生的岁数就成。”

“哈哈哈!”

茶香氤氲间,老作家朗声大笑,他无心去管这话的真假,听着好听便是。

就像那地上的钱,你管它的前一个主人姓甚名谁

擦一擦,揣进自己兜里便是。

他理解没有子嗣的林乐怡对乐视文化抛来的条件动心的原因,但事关重大,他面上玩笑无度,实则心里是一直在忖度利害的。

金镛很早就在家潜心读书养老,对路宽并不了解太多,还是10月里路老板的资产“大曝光”,叫老金着实羡慕了一番。

只不过老作家只通过一桩事实,就足够叫自己当

东大首富,蝉联数年,岿然不动,反而烈火烹油,愈发稳健起来。

他老金也算是通读史书的,这能是一般人

金镛抚了抚妻子的后背:“乐怡,不要急,如你所说,明天可以见一见这位内地来客。”

“对了,是谁”

林乐怡面色肃然了些:“汇金立方,王……”

“好!”金镛面色微敛,“我知道了。”

这两方,同样复杂,同样棘手。

老作家活动完毕,坐回到椅子上,闭目沉思起来,至此无语。

……

问界刚刚压服了内地文艺界的鼓噪,准备向港台、日韩进发之际,就骤逢龙映台、以及可能入局的老金这样的本土势力。

毕竟这些土地上的文化话语权,仍旧长期被亲西方、本土主义和“去东大化”的势力把持。

就在金镛屁股下的弹丸之地,在四年以后就会发生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以至于刘伊妃也因为声援港警被反黑,甚至被西方网民抵制,要求取消《木兰》选角资格。

恰似林乐怡所说,问界的文化航母要比真实战争更早下水,也将提前进入没有硝烟的战场。

它的胜负不取决于一时的强弱,而在于谁能在人心深处种下文化的种子,谁能让历史与未来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至于当下,这位已经85岁高龄、总忍不住喜欢低头捡钱的老作家——

只看他是想做风清扬,带着文学巨匠的美名颐养天年;

还是要做岳不群,被穿越者裹挟而来的时代洪流,碾得粉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