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柴小子,你是不是觉得朕很迂腐?(2/2)
他整个人像极了演义小说之中武功高强的侠客,视万千危险为无物,于百万军中来去自如。
“不好,拦住他,快拦住他!”
城楼上的高句丽守军望着薛仁贵的动作,瞬间被他的勇猛和无畏吓得心神巨震。
尤其是临近指挥将士守城的将官,更是一瞬间惊骇无比。
许多高句丽守军,想也不想的将手边的巨石,圆木朝薛仁贵砸去。
但皆被薛仁贵一一躲过。
“纳命来!”
薛仁贵一声厉喝,如鬼魅一般欺身而上,手中长枪如闪电般探出,轻易的没入了离他最近的一个高句丽守军的胸腔。
那高句丽士族甚至都来不及惨叫,整个人便被一股大力拽下了城墙。
待他再落地时,已成了一滩血肉。
“杀了他,给我杀了他!”
附近的将官被吓坏了,急忙厉声喝令周遭的士卒压上去。
而薛仁贵,在带走了一条人命之后,整个人便趴在了云梯上,以此躲避敌人的箭雨。
同时,手中长枪探出,再次带走了三条人命。
至此,死于他长枪之下的敌军,已有四人。
剩下的敌军,也被薛仁贵的勇猛吓得心神巨震,也不管手上有什么东西了,纷纷朝着薛仁贵砸去。
薛仁贵本想一鼓作气杀上城头,与敌军近战,在城墙上杀出一块阵地,打开缺口以作接引。
但无奈城墙上敌军太多,他只能暂时先借助云梯躲避各种攻击,伺机而动。
见实在寻不到机会,他也只得再换掉两个敌军,旋即退下云梯,继续想其他办法。
勇猛如薛仁贵,都杀不上城墙,其他人则更是如此。
一时间,唐军损伤之巨,已远远超过了给城墙上的敌军造成的伤害。
只是,鸣金收兵的信号尚未传来,唐军将士们,也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攻城。
而这一幕,落在对面南山坡上观战的众人眼中。
即便是一众老将早已心坚如铁,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陛下,退兵吧,再打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
已然有将领看不下去,上前劝说李世民退兵。
但对于请求退兵的声音,李世民却是充耳不闻,依旧静静的架着千里镜,观察着安市城下的战事。
“陛下,既已试探出安市城的虚实,也该退兵了!”
又有人忍不住,上前进言,但李世民依旧不加以理会。
人群中,柴令武犹豫了一下,也上前劝道:“陛下,安市城墙之高,城之坚,所占地利之极,皆已达到了世间坚城的极限,纵长安洛阳,也莫与能比,非是寻常的攻城手段所能攻破,不如先行退兵,再作他想。”
听见柴令武的声音,李世民总算有了动作。
他卸下千里镜,交给一旁的亲卫,目光自一群老将脸上扫过。
见众人面上皆露出不忍之色,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旋即,他摇头道:“朕当然知道,安市城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朕也知道,若是直接用火药的话,我大唐将士必能保全性命。可若是我大唐的将士,不在安市城下多流些血,多感受一下痛楚,又如何能让后人哀而鉴之?”
听见李世民这话,众将都不由得愣了一下。
随即纷纷陷入了沉默。
李世民见状,接着说道:“朕知道诸位是什么心思,或许你们之中不少人,会觉得朕在小题大做,但朕身为大唐的皇帝,就必然要居安思危。”
“今时今日,我大唐的确有火器之利可以依靠,但倘若来日,大唐的敌人也有了火器,甚至比火器更厉害的武器呢,到那时,大唐又当如何?”
“诸君,咱们可以使用火器,可绝不能对火器形成依赖,不然,我大唐迟早要吃大亏,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现在有多少人,离了火器之后,还敢去打硬仗,甚至死仗?”
李世民说得情真意切,诸将也纷纷陷入了沉默,只不过有多少人听进去,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世民一番话说完,见众人沉默不语,不由得再次叹了口气。
“罢了,传令,鸣金收兵吧。”
随即,他有些颓然地下达了收兵的命令。
只是一众将领,在听见总算李世民决定收兵之后,心里却是不知为何突然变得有些沉重。
明明是他们先劝李世民收兵,照理说他们该高兴的。
而李世民,在下达完收兵的命令之后,便也不再多少,召集了亲卫,自顾自的朝山下大营而去。
众将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是要跟还是不跟。
毕竟,李世民的心情,看起来不是很好的样子。
最终,还是柴令武这个年轻人,率先迈步追上了李世民,跟在李世民身后亦步亦趋的下了山。
二人抵达山脚,清脆的钲鸣声也响彻了两侧山谷。
听见鸣金收兵的声音,不管是正在攻城的唐军将士,还是守城的高句丽士卒,甚至是薛仁贵与裴行俭二人,劝都不约而同的长舒口气。
这是一场看不见任何希望,甚至让人感到绝望,感到折磨的战争。
对唐军而言,是这样,与安市城守军而言,亦如此。
大营前方,李世民仰头看着在安市城下留了一地尸体,却没有对安市城造成任何损失,便如潮水般退回的唐军将士,眼神莫名有些阴沉。
他收回目光,忽然冷不丁回头看向跟在他身后的柴令武。
柴令武正低着头亦步亦趋的跟在李世民身后。
陡然察觉到李世民的注视,不禁有些茫然地抬起头。
“怎么了,陛下?”
他不解地朝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抿了抿唇,忽然沉声道:“柴小子,你是不是觉得朕很迂腐?”
柴令武更加茫然:“陛下何出此言?”
李世民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直到攻城的大唐将士带着无数的伤兵残兵推到大营前方,他才轻声道:“明明有火器之利,朕却非要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攻城,这不是迂腐是什么?”
听见这话,柴令武顿时又是一愣。
但回神之后,他却是没有回答,不是不敢回答,而是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因为李世民的做法,要说迂腐吧,也的确是迂腐,可要说有先见之明吧,也的确有先见之明。
毕竟,后世的确是有这样的例子。
那是一个叫做大明的王朝,早在开国之初,那个王朝的大军,就已经装备上了无数先进的火器。
可到了王朝末年,那个王朝的大军,依旧被一群拿着钢叉,拿着扁担,拿着锄头的流寇打得节节败退。
最终被一个来自白山黑水老林子里的野人,窃了天下。
或许,大明与大唐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大多数后人,对历史上的教训,也常常只是哀之而不鉴之,又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大唐最终,也未必就一定会落得那样的结果。
但历史既然摆在那里,那就是让后人看的,尽管整个大唐,只有他一个后人。
可他既然知道历史,那他就不可能去否认历史,从而去说一些违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