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贞观风流 > 第393章 谋划东征,李世民与李靖的分歧。

第393章 谋划东征,李世民与李靖的分歧。(2/2)

目录

他已经不记得他有多久,没有这么高强度的处理过工作了。

说真的,大唐的官,就不是给人当的。

尤其是政事堂一群宰相,个个都是变态。

时间来到正午时分,李承乾来政事堂,陪柴令武一块儿吃了个午饭。

但两人的午饭还没吃完,马周便又将各部门呈上的奏折送了过来。

而且这一次的数量更多。

无奈,柴令武只得匆匆扒拉几口饭,便继续投入了忙碌之中。

而就在柴令武被各种政事忙得晕头转向手忙脚乱之时。

九成宫内,身体刚刚恢复一些的李世民,也召集他带到九成宫的朝堂重臣,开始了新一轮的谋划。

而这一次,李世民的目光,是辽东。

尽管长孙数次相劝,劝他等身体再好一些,再去讨论不迟。

但这一次,李世民却是罕见的拒绝了长孙,一反常态的选择了坚持。

因为,这一场大病,让他明白了,他已经再也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天可汗了。

他能感受到,他的生命力在不断的流失。

多年来身体的亏空,以及年轻时候流过的那些血,受的那些伤,都已经在开始吞噬他本就不多的生命力。

他无法确定,他还能坚持多久,也无法确定,他还能活几年。

因此,他必须要在他还能动弹,还有力气带兵的这段有限的时间之内,去完成他帝王生涯的最后一件大事。

而这件大事,便是——东征!

平灭高句丽,收复辽东四郡,这不仅是杨广一生的夙愿,同样是他李世民毕生的夙愿。

而今,大唐在他的统治下,已经收复了大多数故土。

如西域,如草原,如岭南,如交趾......

这些自古以来,便为汉人所据之土,如今已经尽数回到了大唐治下。

独独,唯独,独有前汉于辽东所置下的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还在高句丽的统治之下。

大唐想要金瓯无缺,就必须要收复辽东四郡。

他李世民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千古一帝,也必须要收复辽东四郡。

不然,后世子孙提起他时,首先想到的,绝对不会是他这一生的丰功伟绩。

而是他李世民堂堂天可汗,虎踞中原,兵利国强,却穷其一生,也不能收复故土,使得中原金瓯无缺!

如此无能之主,有何脸面,苟论千古一帝?

于是,他开始谋划,他决心谋划。

为此不惜放弃所有政务,不惜放弃长安,让李承乾以太子之名,行帝王之权。

因为,他已经做好了皇权交替的准备。

若是他能平灭辽东,收复故土,那么这帝王之位,他便已做到了大圆满。

届时,哪怕李承乾重现赵武灵王旧事,他李世民,依旧是史书上毫无争议的千古一帝。

而若是他不能收复故土,那么他再去纠结一个皇位,便也没了意义。

毕竟,他的身体状况摆在这里。

所以,他现在已经是毫无顾忌。

九成宫主殿内,一张巨大的舆图悬挂在大殿正中,地图前方,满殿君臣已经围着一块局部的沙盘枯坐许久。

良久,李靖率先开口道:“辽东之地,多山,不适合骑兵冲锋,且道路崎岖难行,所以,臣还是坚持水陆并进,前后夹击之策。”

听见李靖的意见,众人都下意识将目光投向了主位上的神色依旧有些憔悴的李世民脸上。

因为这个问题,方才他们其实已经争论了许久。

李世民的意见,是提堂堂正正之兵,对辽东之地进行一番梨庭扫穴般的沉重打击,一路平推过去。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能直接将高句丽敲骨吸髓,打成粉末,从而纳入大唐之下。

坏处也很明显,就是需要动用的兵力太多,成本太高。

而李靖的意见,则是路上遣一支大军作为主力,再动用水师,联合新罗大军,直插高句丽首都平壤城。

先将平壤打下来,再慢慢的掉过头去收拾高句丽分散各方的兵力,最终逐步蚕食。

老实说,两人的策略,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其实都没有错,无非就是一个战术上的分歧。

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分歧,决定了大唐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李世民迎着众人询问的眼神,眸中不由得浮现些许疲惫之色。

作为马上帝王,他当然知道,李靖的法子,虽然会麻烦一些,却能给大唐省下不少的粮草和军资。

只是,他也有着自己的私心。

他弄险了一辈子,玩了一辈子奇谋,就连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之时,都喜欢亲自带兵冲阵。

尽管那是经过他精确计算,能够更加节省兵力,节省粮草的结果。

但依旧给人一种他带兵打仗,只会弄险的错觉。

而现在,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后期,他不想再让后人觉得,他只是一个会用兵,能打仗,敢厮杀的皇帝。

他还是想让后人在提起他时,能夸上一句,他李世民,亦是世间难得一见的一流统帅,一流良将。

正是出于这样的私心,他才打算堂堂正正的指挥一词大规模兵团作战。

说得更直白一些,他当了一辈子的成本战神,现在终于攒下了一些家底,他便想放纵一次。

毕竟,这或许将会是他此生最后一次上战场。

放纵一次,应该也没什么的吧?

李世民心中万般思量,而众人见李世民只是沉默,却不说话,也不禁暗叹口气。

李靖眼中,更是忍不住浮现一抹黯然。

又是一阵良久的沉默,李世民总算有了动作。

他揉揉眉心,有些疲惫道:“药师所言,不无道理,只不过颇多细节还需细细商议裁定,今日之事,便到此为止吧,诸卿都先去好好休息几日,此事,咱们择日再论。”

李世民话说得好听,但众人都明白,他这是铁了心要固执己见了。

李靖嗫喏一下嘴唇,还欲争取一番,但在关键时候,却是被房玄龄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迎上房玄龄的眼神,李靖终究还是没再继续多说什么。

毕竟,他也不是傻子,自然能够察觉到,生过一场大病之后的李世民,与之前的陛下,区别甚多。

虽谈不上性情大变,却也绝对不再是以前那个谏言必纳的陛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