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大女儿跑了 1(2/2)
见太子领会了自已的深意,朱翊钧的神色稍霁。
他话锋一转,提起了另一件关乎未来国运的大事。
“京师大学堂那边,筹备得如何了?” 朱翊钧问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关注。
实际上,朱翊钧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每半个月都会问询皇太子,当然,也有此时民间北方四省正在推行的府学进学堂,已经成为了地方官吏的一个重要考核基准。
提及此事,朱常澍精神微微一振。
这京师大学堂是他这两年主要负责督办的事务之一,也是父皇极为看重的新政之举。
因为皇太子殿下亲自牵头,各部门配合的那叫一个默契,要银子有银子,要地批地,甚至前军都督府都有了搬家的计划了。
“回父皇,选址已定,就在京城崇文门内,原前军都督府的一处旧衙署及周边空地,地段尚可,面积足够广阔,足可容纳数千生员学习起居。”
他略一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汇报:“工部,户部与内府协同,规制仿太学而略有损益,但更重实用。规划有格物院、算学院、工艺院、舆地院、乃至泰西语言馆等……”
“生员选拔,主要面向各地寒门子弟,尤重其天资与钻研之心,而非仅仅科举八股之才。由各地府学进学堂初步荐举,再经大学堂统一考核甄别,务求选得真正可造之材,儿臣听经禀告,以及东宫官吏在进学堂游走,已经选出了六十多学子,名单也已整备完成,万历二十七年春,便可迎来学子。”
朱翊钧微微颔首,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寒门子弟,少些纨绔习气,多些吃苦耐劳之心,正合朕意。所学内容,务必务实。格物致知,算学明理,此乃强国之本。那些虚文缛节,可适当从简。”
“父皇圣明。” 朱常澍应道,“儿臣与几位筹备大臣亦是此意。此外,按照父皇之前的设想,已初步遴选了十余名资质上佳、通晓些许番语的年轻吏员与生员,待大学堂基础课程结束后,便计划派往英格兰等国游学,实地考察其船舰、火器、格物之学。”
由储君亲自掌管这所打破常规的新式学堂,足以向天下昭示朝廷对实学、对新知的重视,也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
“此事关乎国运兴衰,亦关乎你未来施政之根基。办好它,让天下人看到,大明的储君,并非只知读圣贤书的腐儒,而是胸怀寰宇、锐意进取的明主。”
“儿臣明白!”
父子二人又就大学堂的师资遴选、课程设置、经费保障等具体事宜商议了片刻。
朱翊钧对许多细节都询问得很仔细,显示出他对这件事非同一般的重视。
直到日头渐高,殿外光线愈发明亮,朱翊钧才挥了挥手:“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你也累了,回去歇息吧,莫要让太子妃久等。”
“是,儿臣告退。” 朱常澍再次行礼,缓缓退出了乾清宫。
站在乾清宫外的丹陛上,初夏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正在朱常澍感受温暖阳光的时候,突然见到了自已的母后,正带着一帮宫女,急匆匆的走来。
皇后林素微非常着急……
这也让太子看的心头一颤,因为他从未见到自已的母亲,这般急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