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 > 第310章 局(上)

第310章 局(上)(2/2)

目录

“明安图?你不是说是个大数学家,让郭哥去找的那人,怎么又成了穿越者?”高一宁的美目瞬间瞪圆了。

“呵,这不正等着你来一起听听嘛。明兄,她叫高一宁,来自未来的二十三世纪。有任何问题都等你介绍完自己再问,可好?”

云天明的话说得那二人都笑了起来,双方问了好之后,明安图便道:“行,那我就先说说自己的来历。”

“在这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你们俩可听说过749局?”

高一宁摇摇头:“没听说过。”

明安图又看向云天明,只见对方正皱着眉头,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云天明确实在思索,只不过他是在大脑中“搜索”关于749局的信息,几秒钟的工夫便找到了一篇文章《揭秘:从507研究所到749局,那些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绝密探索》:

在冷战阴云笼罩的20世纪,美苏两国竞相在航天科技与超常规领域布局,试图抢占军事与科技的制高点。就在这一背景下,华夏诞生了两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机构——507研究所与749局。它们一个从航天医学起步,一度深陷\"特异功能\"研究的漩涡;一个以情报研究为基,悄然承载起超自然现象的调查使命。

1968年,由“航天之父”主导创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7研究所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其最初的使命清晰而重大——聚焦航天医学与宇宙生物学研究,为未来载人航天工程储备核心技术,包括航天员选拔、训练及太空环境适应性研究等关键领域。为保障机密性,研究所选址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内,建筑被茂密植被覆盖,在卫星影像中都难觅踪迹,地图上更是从未标注其存在。

这份“航天基因”让507所在动荡年代里数次化险为夷。1965年国家调整航天部门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主体改组为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之父”力排众议保留了507所,他预见该所在航天生命保障等领域的不可替代价值。到了80年代,因经费短缺,507所两度被列入撤销名单,又是“航天之父”坚决反对,直言“载人航天迟早要搞,机构不能撤”,最终以缩减编制的方式保住了这颗科研“火种”。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美苏\"超能力研究热\"的传导中。当时苏联克格勃设有专攻人体特异功能与外星生命的秘密机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也在探索超自然现象与人体基因改造,这些情报促使中国高层关注这一特殊领域。“航天之父”提出“人体科学”理论,主张特异功能、气功等现象具备科研价值,并在1983至1987年间于507所作了百余次相关报告,为机构转型奠定理论基础。此后,507所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超自然能力探索,成为国内集中研究“人体科学”的核心阵地。

那些年的507所,见证了无数真假难辨的“异能传奇”。研究所公开招募后,各地声称拥有透视、隔空取物、预测未来等能力者纷至沓来,其中辽宁矿工张宝胜一度成为焦点——他自称能以耳识字、意念移物,初期实验报告甚至称其“突破空间障碍”,还获颁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奖。更有传言称,这里的研究人员曾准确预测苏共总书记契尔年科1985年的去世,参与实验的不乏清华、中科院教授,且均有详细记录。

但神话终究难逃科学的检验。1988年,张宝胜在一场公开表演中被魔术师当场拆穿道具作弊,证物掉落令骗局彻底败露,他最终因诈骗罪入狱。这场风波让507所声誉受损,加之学界对“伪科学”的批判与舆论压力,相关研究逐渐停摆。如今的507所已重组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彻底回归航天科研主线,那些关于“特异功能”的档案则被永久封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