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一遇风云变化龙(2/2)
刘淮含笑说道:“胡先生大才,不知道能不能担起一些担子,为天下百姓谋一些福祉?”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胡铨还是犹豫了片刻,方才正色说道:“固所愿,不敢请耳。”
刘淮有些愕然:“我还以为会费些口舌,才能劝得动胡先生。”
“我知道陛下所想,无非就是我为人行事激烈,不识大局。”胡铨自嘲一笑。
作为秦桧权势滔天之时还敢对着干的硬骨头,胡铨自然有说这话的底气:“不过自从虞相公死后,我对于大宋已经没指望了。
若是天下只有大宋一个汉家王朝,我自当弃官而走,遁入荒野。可如今大汉已经建立,我也不能再固执下去,平白惹人笑话。”
刘淮满意点头:“胡先生乃是新来之人,若是骤登高位,难免人心不服。
如今有份差事,乃是以科学院为根基,收拢金国官府人才,重立钦天监,胡先生可愿意为我分忧,担任监正一职?”
这下轮到胡铨愣住了。
不过仅仅片刻之后,他就有些惊喜之态:“陛下竟然如此信重于我,我……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且说,钦天监到了宋金时代,就几乎已经彻底脱离了封建迷信范畴。
天人感应武德轮回都被宋朝的大儒们扔进垃圾桶了,更别说‘天象有异’的谶纬之言了。
但是这不代表钦天监的责任不重要。
除了必要的天文观测,钦天监还需要通过行星运行,日月规律来不停修订历法,以保障农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类似部门不仅仅在宋金辽等万里大国常设,就连高丽、西夏等小国中都广泛存在。
后世对西方文明的怀疑,其中一部分就源于古代欧洲根本没有相关部门。
一个农业社会,没有修订历法的部门,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刘淮即便在穿越前不知道历法的重要性,但北伐军在山东建立制度之后,他也大约能明白了。
如今设立在济南的科学院,其中一部分就是专门做此事的。
但科学院毕竟是引领前沿科学的,没办法在地方上广泛设立分站,以实时监控天象,因此也不得不参考金国与宋国制定的历法。
可这样一来,优点是少了许多麻烦事,缺点则是有很大滞后性。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历法上,更广泛存在于大汉上下各个领域,以至于科学院的许多大儒不得不疲于奔命。
而在接手了金国许多技术官僚之后,科学院终于可以从繁杂实务上缓过气来了,让科学院院长秦臻舜这几日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能将钦天监的监正之职拿出来做入职考试,刘淮对胡铨算是十分有诚意了。
见到胡铨应诺,并且开始以臣子自居之后,刘淮刚要露出资本家的嘴脸,让这花甲老人赶紧去钦天监干活,但他心中一动,还是将其留下。
“梁先生,接下来的战略方向,你可有什么说法吗?”
梁肃立即精神了起来,瞥了胡铨一眼之后,立即说道:“自然是有的,而且臣也已经做出了全盘计划。而且是数个全盘计划,任由大郎君挑选。”
胡铨心不由得提了起来。
他是个十足的聪明人,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刘淮与梁肃将要商议何事。
大汉将要统一天下,如今天下也只有西金与宋国两处大势力了,无非就是先拿哪个开刀的问题。
虽然已经用实际行动宣布脱离了宋国,但那毕竟是他为之奋斗数十载的故国,又如何不让他牵肠挂肚呢?
胡铨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论说什么都显得不合时宜。
难道劝刘淮不要统一天下?
扯什么蛋呢?
要劝大汉先攻西金,再攻宋国?
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还能指望宋国在两淮精锐全都完蛋之后,用两三年的时间重建吗?
做梦去吧!
说句难听的,两三年内,赵构能平定篡位所带来的政治风波,就已经算是赵匡胤天上保佑了。
又或者是要劝刘淮征宋的时候不要多造杀孽?
这事刘淮本身做的也好过了头,以至于胡铨都觉得自家这位新老板已经到了有些心软的地步,又能如何再进一步?
权衡再三之后,胡铨也只能叹了口气,作泥雕木偶状,坐在锦墩上闭口不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