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炮兵培养与发展(1/2)
“别往阎长官身上泼脏水!”人群里突然有人喊道,“阎长官虽然有时候糊涂,但还没让你帮着鬼子害自己人!你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
陈振华看了看群情激奋的老百姓,又看了看瘫在地上的崔紫云,高声说道:“乡亲们,崔紫云勾结鬼子,残害百姓,罪大恶极,按照军法,当处以极刑!大家说,该怎么处置他?”
“枪毙!”“千刀万剐!”“让他给死去的人抵命!”愤怒的喊声此起彼伏。
陈振华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好!就按大家说的,下午三点,在县城城中心的菜市场广场上,公开枪毙崔紫云,让所有汉奸看看通敌叛国的下场!”
老百姓们欢呼起来,纷纷称赞陈振华为民做主。陈振华心里却没有轻松,他知道,杀一个崔紫云容易,但要彻底清除汉奸的土壤,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转身对徐虎说:“让后勤处的人打开粮仓,给老百姓们分粮,每户按人口算,先让大家能吃饱饭。再组织人修复被炸毁的房屋,烧开水给大家喝,注意卫生,别闹出瘟疫。”
“是!”徐虎应着,又递过来一份清单,“这是从日军弹药库清点出来的物资,有步枪三千多支,重机枪五十挺,迫击炮二十门,九二式步兵炮6门,四一式山炮6门,炮弹五千多发,还有不少罐头和药品,足够咱们用上一阵子了。”
“太好了。”陈振华接过清单,脸上露出笑容,“让后勤处的人好好保管,登记造册,除了咱们自己留一部分,剩下的分一些给附近的游击队,让他们也能好好打击鬼子。”
正说着,周卫国兴冲冲地跑了过来:“旅长,战车团在西门外抓到了一个日军的通讯兵,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份电报,是太原日军司令部发给平定守军的,说一天后会派一个大队的兵力来增援,还说要‘荡平平定县的共军’。”
陈振华接过电报,看了一眼,眉头微挑:“来得正好。咱们正愁没仗打,他们就送上门来了。周卫国,你的战车团做好准备,一天后,就在平定城外,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周卫国摩拳擦掌:“放心吧司令!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
陈振华笑了笑,抬头望向太原的方向。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平定县城在经历了一夜的战火后,正慢慢恢复生机。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战斗即将来临,但他心里充满了信心——有这些英勇的战士,有这些支持他们的老百姓,胜利一定属于他们。
他深吸一口气,大步向指挥部走去。那里,一份新的作战计划正在等待着他。
平定县城的军械库前,十几名工兵正小心翼翼地撬开最后一个封闭的仓库。随着箱盖大门当”一声落地,阳光骤然涌入,照亮了里面黝黑发亮的炮身——那是4门日军的91式105毫米榴弹炮,炮管上的樱花纹章还清晰可见,炮架上的漆皮崭新得像是刚从生产线下来。
“乖乖,这玩意儿可是个狠角色!”孔清德蹲在炮前,手指轻轻拂过炮管上的膛线,眼睛亮得像要冒火。
他从军二十多年,摆弄过的炮加起来能装满一个仓库,却很少见到这么完好的120毫米榴弹炮。
“旅长,您看,这炮身铸造得多规整,膛线没一点磨损,估计鬼子还没来得及拉上战场呢。”
陈振华站在一旁,看着这4门庞然大物,心里也泛起一阵波澜。日军的105毫米榴弹炮他并不陌生,早在淞沪会战中的几次伏击战中就缴获过两门,但都是经过激战的旧炮,炮架上布满弹痕,射程和精度都打了折扣。
而眼前这四门,从炮轮的橡胶磨损程度看,显然是刚出厂的新品,连炮闩上的防锈油都没擦干净。
“让测功组试试膛压。”陈振华对身后的技术员说,“把炮弹也搬几发过来,我倒要看看这‘东瀛重器’到底有几斤几两。”
技术员们立刻忙碌起来。两名士兵扛着一发几十斤的榴弹走过来,炮弹呈流线型,弹头涂着黄黑相间的漆,尾翼上还印着日军军火厂的标识。
李有才接过炮弹,掂量了一下,啧啧称奇:“这弹头里装的炸药怕是不少,要是落在鬼子的碉堡群里,能掀翻半个山头。”
半小时后,测功报告递到了陈振华手里。“旅长,数据出来了:口径:105
炮管长:3325.0 ﹙L 30﹚
重量:259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