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文兴务实(五)(1/2)
博源走进旁边的文化合作社,货架上摆着村民做的布鞋、年轻人设计的二十四节气帆布包,还有合作开发的农耕研学包——里面装着五谷种子和《齐民要术》节选,卖给城里的学校,一年收入二十多万。赚钱是其次,负责运营的年轻人小王说,主要是让村民知道,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藏着大学问。
读心术捕捉到一位刚从写字楼回来的年轻人的想法:【今天跟着李大爷学辨谷种,比开一下午会有意思……】【原来我吃的小米,古人叫,还是五谷之长……】
博源写下:城乡结合部是文化碰撞的前沿,既要防止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碾压,也要避免用的名义将乡村文化封闭起来。最好的方式是像嫁接果树,让传统农耕智慧接上现代生活的枝芽。
试点小学的操场上,体育课变成了传统游戏大赛。滚铁环的孩子追着踢毽子的跑,跳房子的格子里还写着古诗词,赢了的队伍能得到一套《中国传统节日》卡片。教学楼的走廊里,每个班级都有文化角:一年级收集老物件,二年级研究姓氏起源,三年级甚至办了份《论语小报》。
以前搞传统文化,就是让孩子背古诗、穿汉服拍照。校长拿出对比数据,现在把文化融入各科:数学课用算盘学加减法,科学课观察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变化,语文课把《史记》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去年期末考试,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得分提高了40%,关键是他们眼里有光了。
博源走进一间教室,孩子们正在上榫卯课。他们用雪糕棒拼搭传统家具,讨论着为什么不用钉子也能结实。有个小男孩突然举手:老师,我发现我家的乐高也用了这个原理!老师笑着点头:对,老祖宗的智慧,现在还在用。
读心术传来孩子们的心声:【我想长大当古建筑设计师……】【原来妈妈做的旗袍盘扣,也是榫卯原理……】【《孙子兵法》里的计谋,和我们班踢足球的战术一样!】
在教师办公室,几位老师正讨论文化渗透式教学方案。不是增加课时,是把文化基因植入现有课程。语文老师说,比如教比喻句时,就讲露似珍珠月似弓里的传统审美;教几何时,就带学生看天坛的圆形建筑。
博源在笔记中强调:校园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但不能搞成文化补习班。要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吸收文化养分,就像树的根系,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生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某短视频平台的文化锚点计划后台,数据分析师正盯着屏幕:#我家的非遗故事#话题播放量突破50亿,#用科学解释老祖宗智慧#讨论量12亿,甚至有位农民博主靠讲解二十四节气种庄稼的技巧,涨粉三百万。
我们算法里加了文化权重平台负责人介绍,传播传统技艺、解读经典、分享民俗的内容,会获得更多推荐。但不是硬推,而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比如用动画讲《本草纲目》,用说唱唱《出师表》,用实验验证朝霞不出门的气象原理。
博源点开一个热门视频:00后博主用显微镜观察不同节气的露水结晶,发现的结晶真的比更圆润,配文老祖宗诚不欺我。评论区里,有中学生说明天要去观察霜花,有气象专业的大学生讨论民间谚语的科学依据。
读心术捕捉到平台用户的集体情绪:【原来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是真有用……】【刷视频还能学知识,比上课有意思……】【我爷爷的手艺,居然能上热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