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保卫家园(1/2)
第644章 保卫家园
天水与陇西的交界处,襄武。
天水四姓之一的任氏,族裔繁多,有一支任氏在襄武山丹乡居住。
这里山势高大而险固,仿佛一颗颗窝在泥里的红色巨大西瓜。
山洪冲刷这些大山,冲出了可供屯垦的山谷平地与道路,可土壤、裸露而出的山岩都是褚红色的,所以这里叫做山丹。
这个小山丹,跟河西四郡的那个大山丹军马场不同。
但对这支任氏来说,山丹乡已经成为他们经营几代人的牢固根据地。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座座山,乃至是人畜,都是他们任氏的。
自然地,他们接到冀城任氏子弟、亲戚家族发来的书信与使者后,就聚族讨论。
对于大部分任氏子弟来说,也是要从事生产才能安稳生活。
可没有不受控制的兵役、徭役,更没有沉重的赋税,哪怕他们自己耕牧渔猎,也能保持温饱、快乐的生活。
所以不仅是豪强本人反抗、抵触赵基,他们的广大族人为了逃避兵役徭役与赋税,也会竭力对抗……反正战败后,遭受严惩的也是豪强。
作为主要的生产力人口,这些人多多少少有些有恃无恐。
豪强的宗族、乡党们,宁愿追随豪强,在战争中服徭役、兵役,贡献财产物资,也不愿为更大的一个集体做贡献……因为不可控。
豪强再残暴,也会根据事迹情况来调整,不会把乡党宗族往死里祸害,而朝廷的流动官吏则不这么想。
你给豪强效力做贡献,立刻就能得到回馈;而朝廷太大了,这个回馈反应链也太长了,还非常容易受到干扰。
例如赵大司马变为赵太师,就是朝廷的反馈机制被恶意延迟和破坏了。
“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这支任氏的年轻族长得到族老的支持后,当即号召宗亲、乡党举兵反抗。
保卫汉室太过遥远,保卫现在不输出徭役兵役与赋税,不接受郡县检地的特权,才值得每一个青壮为之奋斗!
这支山丹乡的任氏只是天水豪强的一个缩影,遗憾的是这支任氏用了两天时间,聚集两千余青壮。
碍于张绣、杨修分别驻守襄武、陇西县邑,这支任氏只能分出千余人向冀城进发,前去参加联盟,给任氏嫡脉壮大声势。
当这支任氏与其他几个西边豪强联军而来时,冀城围歼战已经爆发。
城内两千驻军顽强死守,拖住了大量的豪强叛军,使得他们无法安心防守城邑或反击。
城内、城外信息沟通不畅,城内守将衡方也不敢贸然行动,去消耗宝贵、无法补充的兵力。
因此,冀城西门外,王琦自渭水而来,将舟船拖到岸边滩涂,依托舟船开始构建新的营地。
河滩沙土混合冰冷的渭水,一座低矮、不规则的冰城就这么出现在冀城西门三里之外,而且一座原木层层垒砌的巨大指挥、观望塔正有序搭建。
冀城西门楼,辛毗望着那座拔地而起的木塔,思索片刻后说:“这木阙建好,贼军能知城内虚实。如此可内外配合,我军难免陷入苦战。”
在他身旁的是荡寇将军赵融,他看到那座持续搭建、升高的木塔,许多不好的记忆开始浮现于脑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