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儿病愁意上涌,得人恩愧从心生(2/2)
等她走后,齐嬷嬷取过一只干净的小碗将炖盅里的燕窝盛出大半趁热端到李嬷嬷面前:“这可是好东西,你快吃些吧!”
李嬷嬷:“你和那小宫女很熟么?”
齐嬷嬷见她不接碗,以为是她体累就将碗撤回要亲自喂她:“跟着莲心的小丫头,聪明极了,长春宫里人人都喜欢她,我看她就像看着我闺女似的,也不知道她在乡下怎么样了。”
李嬷嬷喝下一口热热的燕窝,口中有了一丝甘甜,说起儿女她的心也软了几分:“我自进了宫就再没见过我的孩子,去年家里来信说已经送去学堂念书了,也不知道他念书苦不苦,钱够不够。”
齐嬷嬷:“唉!咱们呢也是苦命人中的好命人,能进宫有这么个差事挣得比别人多些,否则啊那一大家子老小还不知要饿成什么样。”
一席话让李嬷嬷回想起当初泥泞不堪的往事,心中的嫉妒冷硬被一阵巨大的酸楚和思念代替填满:“说不完得伤心事,不说了,你也早些休息吧,明儿还有的忙呢。”
此时是她累了,对公主身边第一嬷嬷这个无稽位置的占有欲,对齐嬷嬷的阵阵嫉妒,对孩子的股股思念,对理不清说不明嘈杂家里的恐惧和失望,几种情绪交织上涌让她觉得身体逐渐变得沉重起来。
第二日天醒来时,除了看见齐嬷嬷收拾整齐的床铺外还看见了她枕边放着一套洗净衣裳,前面的桌上还有一碗白粥和一碟小菜,她知道这些都是齐嬷嬷为她准备的。
一杯热茶下肚,秋季清晨的寒气被驱走大半,她看着眼前的白粥小菜隐约觉得脸上臊得慌,想来是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她一味的往坏处想错怪了她。
算了,若她没有别的心思能安守本分,以后就与她和睦相处吧。她捏着勺尖缓缓搅动着碗里绵绵的白粥暗地里下了决心。
又过了两日,锦瑟身上的痘疹已开始逐渐褪去,她举着一方小镜靠在床头仔细数着脸上的疹子,反复确认没有多出一粒也没有一处破皮留疤她才放下心来继续让齐嬷嬷给她讲上次没讲完的神仙下凡的故事。
锦瑟:“齐嬷嬷,之前我怎么不知道你会这么多东西?”
齐嬷嬷:“公主过奖了,奴婢那会什么,不过识得几个字会念两篇文章罢了。”
琅华:“你也别太自谦,以前看你只是做事麻利,安静本分,这几日下来才知你也深藏不露,不仅知书达理还博闻强记,本宫听你讲得那些各地的风俗轶事也有趣得很。”
齐嬷嬷:“皇后娘娘和公主夸赞,奴婢不敢当。这些都是从前奴婢跟随阿玛四处游历的所见所闻,不过是些民间乡里的事儿,能拿出来让公主解闷也算派上点用场。”
琅华:“民间女子能识文断字已是不错,你又见多识广、言行有度更是难得,你今后可多捡些好的说与公主听,省得整日里拘在宫里看得都是眼巴前的事儿。”
得皇后母女夸赞,齐嬷嬷喜不自胜,她跪在地上一面向她们说着谢恩的话,一面承诺今后会更加尽心伺候好公主。
待她起身后,锦瑟又问起了李嬷嬷的近况,她眼珠转了转然后做出一副担心状道:“李嬷嬷连续喝了几天的药还是会咳,之前皇后娘娘赏赐的补品奴婢分给她吃了不少也不见好转,夜里几次听她咳嗽不止,奴婢还寻思着等今日回去替她另找位太医瞧瞧。”
琅华:“你对她也有心了,今儿你回去就叫她不用挂念公主,让她好好养着把病治好了再说。”
齐嬷嬷:“欸,奴婢替李嬷嬷多谢皇后娘娘恩典,多谢公主恩典!”
说完,她又坐回原处听了锦瑟的话换了一本画本讲与她听,她用词丰富语言幽默,锦瑟听着笑声和追问就没停下来过,偶尔她言词出格一点琅华也不生气,全当她给自己找乐了。
又过了两天,锦瑟已经能下床走动,精神头都快赶上从前了,若非脸上还有几个小疹没消下去她介意,否则就要让李嬷嬷带她出长春宫去溜达了。
琅华现在也不再愁容满面,她现在满心想的是再过几日女儿痊愈了得好好给她除除病气,接着再多带她去外头走动走动,把病中落下的全补回来再说。
晚上,弘历将锦瑟哄睡后永琮又醒了,看时间尚早索性就逗起他玩儿,看着永琮在弘历怀里“咯咯”直笑的样子,琅华又觉得自己被无限的幸福所环绕。
嬷嬷将永琮抱下去后,弘历揽过她让她靠在自己肩上听他点起几个孩子。
弘历:“咱们的永琮高了也壮了,再过不久就能追着几个哥哥后头跑了;永珉永玙的师傅朕还在挑,必得是个学富五车、德行出众的人才行。”
琅华:“是呢,两个孩子一看就是会学的样子。永璋又蹿高了一个头,除了跟小时候一样爱跑爱闹外也愈发的孝顺了,听说他也十分敬重自己的师傅,不爱读书却也听话用功。”
弘历:“是呀,这孩子随了他娘是个实心善良的,朕一边盼着他快些长大像他大哥一样能为朕分忧,一边又舍不得他长大,每日看他没心没肺的朕也开心。永璜就不必说了,一直是他们兄弟几个的表率,等他年后娶完福晋朕就要放手让他去好好历练历练。”
琅华:“皇上的安排都好,臣妾呢就寻个好日子带上姐妹们一起去给菩萨进香,祈求菩萨保佑咱们的孩子都健康无虞。”
弘历:“行啊,你选好日子告诉朕,朕陪你们一块儿去。”
“好!”浪花轻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