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洪武帝又见建文帝,文武首战御书房(2/2)
黄子澄,看向坐在对面首位的徐辉祖道:“我大明以武立国,还是三位国公爷先说吧!”
黄子澄话音一落,徐辉祖就当仁不让了起来。
“咳咳!”
可还不等徐辉祖开口,李景隆就用咳嗽打断了他。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他在朱允炆的脸上,捕捉到了一抹不大满意的神色。
按理说,朱元璋虽然粗中有细,但也很难发现朱允炆这细微的表情变化。
可现在的他,却处在一个‘旁观者清’的位置。
所以,他就在李景隆捕捉到这一抹不悦的神色之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
“看来,允炆的内心深处,还是偏文一点啊!”
“也罢,立国之后,是该重视文治。”
“可你要记住,文官虽然可用,但却绝不可信!”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李景隆就笑着说道:“虽然我大明是以武立国,可现在是建文新朝。”
“当先文治安邦,再武定边疆,所以还是三位先生先说吧!”
李景隆话音一落,朱允炆脸上的那一抹不悦之色,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也是当即就笑了起来。
在朱元璋看来,李景隆这话,并不是妥协,而是一种为了维持现有团结的大局观的表现。
“这个李九江啊,还是那么会来事。”
“假以时日,你必成大帅之才!”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徐辉祖还在看到黄子澄他们那似有得意的笑意之后,用似有埋怨的目光,白了李景隆一眼。
朱元璋并不责怪徐辉祖,因为一个朝廷需要李景隆这样的帅才,也需要徐辉祖这样的将才。
想到这里,他就当即想到了他洪武一朝的,‘常胜大帅徐达’和‘常胜将军’李文忠。
“天德,保儿。”
“你俩的儿子,在未来换个位置,也还不错。”
想到这里,朱元璋当即就满意的笑了。
可他看到黄子澄他们那似有得意的模样之后,又面露明显的嫌弃之色。
这一刻,他又坚定了自己‘文官可用不可信,甚至可大用不可大信’的政治主张。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黄子澄就率先开口道:“陛下,今年的春耕,各州府县,都已经安排下去了。”
“镇国公所研发的新稻种,也已经在洪泽湖一带,选地下种。”
“上苍庇佑,今年的秋天,必定丰收。”
朱允炆听后,当即就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就看向黄子澄道:“农为国本,必为国之大事,先生多担待了。”
黄子澄拱手道:“陛下言重,此乃臣分内之事。”
紧接着,黄子澄又继续说道:“自从陛下收回佛门特权以来,土地回收顺利,僧侣还俗者众,可佛门却对陛下颇有怨言。”
朱允炆听后虽有不悦,但也还是欣然一笑道:“常言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朕都成人家的杀父仇人了,还不允许人家说几句?”
“无妨!”
“只要老百姓说朕好话就成!”
朱允炆话音一落,现场就又响起了‘陛下圣明’四个字。
当然,除了他们这些大活人之外,还有一个来自于过去的‘魂’,也笑嘻嘻的说了一句‘陛下圣明’!
朱元璋话音一落,真就是怎么看他这自以为的大孙,就怎么满意。
也就在朱元璋面露满意之色的同时,朱允炆又看向三人道:“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别的计划吗?”
“这......”
黄子澄三人一阵眼神交流之后,当即给了朱允炆一个眼神。
这个眼神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对面的武官在这里,他们不好意思说。
朱允炆明白之后,便转而看向徐辉祖三人。
他很是客气的说道:“三位将军,在武备之上,又有什么计划呢?”
徐辉祖抱拳行礼之后,就一本正经的说道:“镇国公虽然已经不理朝政,但兵权虎符还在他的手里,所以我们也只能制定一些职责范围以内的计划。”
“......”
说着,徐辉祖就围绕着南北兵事,海防军事,边镇防务,以及武备制造等方面,说了一些计划。
朱元璋听着这些计划,也觉得很是合理。
虽然不是那么的出彩,但也不丢其父辈的脸面。
甚至,他还有些抱怨林昊。
如果林昊交出兵权,他们或许就会有更加出彩的计划。
“奇怪!”
“咱抱怨他什么?”
“他本来就心怀不轨,他怎么可能交出兵权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眼里的抱怨之色,就变成了浓郁的怨恨之色。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朱允炆又看向徐辉祖三人道:“三位爱卿,朕和三位先生,还有一些科举的事情要说,你们三位也不会感兴趣。”
“你们就暂且退下吧!”
徐辉祖和常升听后虽有不悦,但也还是行礼告辞。
唯有李景隆,从头到尾都没有一点不悦的神色。
朱元璋知道,他们三人离开御书房之后,一定会说些什么,当即就跟了上去。
也就在他们离开御书房百步之后,徐辉祖当即就皱着眉头道:“陛下这是要亲近文臣,疏远我们武勋了呀。”
紧接着,常升就冷哼一声道:“那三个家伙,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李景隆白了他们一眼道:“陛下年号‘建文’,你们还不懂吗?”
“摆明了,他要走和太祖高皇帝不一样的路子。”
“其实,你们也不必担心。”
“只要镇国公不交出兵权,我们武勋的地位,就不是这些文儒可以撼动的。”
李景隆话音一落,常升就皱着眉头道:“那他会交出兵权吗?”
李景隆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一脸担忧的看着龙江造船厂的方向。
“他交不交兵权,都不重要!”
“毕竟他是除了孝慈高皇后以外,唯一的一个,调兵不用虎符的人。”
“我怕的不是他交出兵权,我怕的是他人离开了大明。”
“只希望这些大船造好之后,他本人不会跟着船离开大明吧!”
朱元璋看着一众并不希望林昊交出兵权的武勋二代,当即就面露失望的神色。
此刻的朱元璋,瞬间就站了黄子澄他们的队。
李景隆他们走远之后,朱元璋就赶紧回到了御书房。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他已经明白了,黄子澄他们支走李景隆他们的原因!......